先行先试+创新示范,为全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探路”
专家认为,这一规划出台后,通过在局部区域开展先行先试和创新示范,探索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新模式和新机制,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全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探路”。
规划范围以张家口全境为核心区域,辐射京津冀及其他周边地区。规划期为2015年-2030年,其中近期为2015年-2020年,远期为2021年-2030年。规划对张家口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提出了非常高的目标要求,提出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占终端能源消费总量比例2020年达到30%,2030年达到50%。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王仲颖表示,面对制约新能源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在张家口设立的新能源示范区先行先试,为可再生能源市场化发展探索新机制、新路径,这种示范意义特别重大。
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将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商业模式和技术创新,建立适应可再生能源大规模融入电力系统的新型规划管理体制、电力市场体制、区域一体化发展机制、利益补偿机制。
郭俊峰介绍,规划立足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的基础条件,明确了下一步聚焦实施的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开发、大容量储能应用、智能化输电通道建设、多元化应用等四大工程,提出了打造低碳奥运专区、可再生能源科技创业城、可再生能源综合商务区、高端装备制造聚集区、农业可再生能源循环利用示范区等五大功能区。
本地消纳+发电外送,促进经济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
去年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总容量约700万千瓦,但区内电网最大负荷仅为185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对外输送能力不足400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严重受限。考虑到张家口可再生能源发展潜力超过5000万千瓦,对外输送通道和消纳能力建设需求迫切。
在促进新能源本地消纳方面,张家口一直在探索。位于坝上地区的张北云数据中心吸引了阿里巴巴等知名企业,张北云数据中心全部建成后,将达到500万台服务器规模,年耗电量约200亿千瓦时,有效促进新能源的就地消纳。
根据规划,到2020年,张家口55%的电力消费来自可再生能源,全部城市公共交通、40%的城镇居民生活用能、50%的商业及公共建筑用能来自可再生能源,40%的工业企业实现零碳排放。到2030年,80%的电力消费来自可再生能源,全面形成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保障体系。
通过大规模开发应用可再生能源,将带动张家口当地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张家口在扩大本地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调整经济结构的同时,也将增加对京津的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