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开拓分时租赁市场
所谓分时租赁,是指一辆汽车在不同时间段分别租给不同用户使用,按个人用车需求和使用时间付费,可通过手机、电脑等信息化手段实现预约、租车、还车及付费。
电动汽车的基因,恰好非常适合作为分时租赁用车。怎么说?首先,分时租赁巧妙地避开了电动车在续航里程上的短板,选择分时租赁的用户一般出行时间和距离都较短;其次,性价比相对高,电动汽车不会产生燃油费用,使用成本低廉,让消费者接受并不困难。
适合开展这一业务的主要是一些汽车租赁公司。而分时租赁的最大短板在于电动汽车略显寒碜的市场保有量,加之滴滴、优步等打车软件还在撕个不停,如何抢夺市场份额,把减排和共享的文章做好,值得深思。
有法国学者建议,中国应将电动汽车分时租赁模式,视为除公交车和地铁之外的“第三公交”,以互联网思维进行商业模式整体布局。在巴黎“自助用车”项目中,有3200多辆自助电动汽车在运营,共设有1000个充电站,5300多个充电接口,用户租赁时可以在手机上完成操作,后台系统会实时更新车辆租赁情况。截止到今年6月份,已经有约21万人进行了注册,所有车辆的总出行次数能够达到13000次/天。
脑洞大开:充电服务生态系统
如果你天生脑洞比较大,想来点儿有趣的,投资充电桩同样适合你。以充电网络作为入口,你甚至可以打造一个充电服务的生态系统,挖掘手机app、汽车检测保养、充电套餐等一系列增值服务,让充电网、车联网、互联网的三网融合,感觉酷酷哒!
因为充电站不同于传统加油站“即加即走”,充电服务时间普遍较长,在数十分钟至数小时之间,这就给高附加值服务提供了生存空间。在充电期间,充电站可以提供汽车检测、汽车保养维护等服务,还可以通过开发APP,实现手机预约、网上付费、到站充电兼维修保养的流程,打通厂商、消费者到服务商的整个产业链,打造综合服务生态圈。一旦有了足够的用户和数据,又可以通过收取广告费、为客户定制充电方案、收取用户附加费等方式,借鉴淘宝模式增加盈利点,进一步增加用户粘性,形成自我成长的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