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近日,国内电力体制改革爆出新动态——售电侧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出台。至此,围绕着《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已形成5个配套文件。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山东省已有多家企业申请注册售电服务。面对释放出积极信号的售电市场,售电企业还有多少个门槛需要跨越?业内一直讨论的“售电牌照”何时落地?这些都成为业内最为关心的话题。
售电侧放出市场化信号
被业内视为电改“主心骨”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近日终于迎来售电侧配套文件。这是继促进清洁能源多发满发、做好电力需求侧管理、加快推进输配电价改革、完善跨省跨区电能交易价格等四个文件发布后,关于售电侧放开的首个配套方案。
《关于推进售电侧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售电侧改革方案)明确,售电侧体制改革要与电价改革、交易体制改革、发用电计划改革协调推进,今明两年先在全国范围内选择2至3个省份进行综合试点,放开11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存量工商业用户和35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新增工商业用户,具备条件的试点地区则开放35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存量工商业用户和1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新增工商业用户,由用户自愿参与售电侧市场,开放社会资本组建售电商。
电力行业专家向济南日报记者分析称,售电侧是最先试水市场化的环节。进入市场化的售电侧则不仅由供电公司参与,而是形成了多种类型的售电主体。一种售电模式是发电厂可以直接成立售电公司,联合配电侧售电给用户。第二种模式是由售电公司从电厂购电后,通过输配电公司输送给用户。“未来售电侧企业组成是多元化的,其分享的利润也将是万亿元等级的,净利润也达千亿元规模。”该业内人士表示。
售电市场还需跨资金和政策坎
售电企业想要在大蛋糕上分食一杯羹,还要跨几道坎?业内人士透露,售电牌照仅是最终认证环节,对参与售电企业的实力考量和相关法律法规建立,才是开放售电市场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售电企业需要有庞大的注册资金。根据证券专家推算,目前电网购销差价在0.2元每千瓦时左右,按2014年5.52万亿千瓦时全社会用电量来测算,总计将有1.1万亿元的购销差价重新分配。若售电侧有10%的收益,则可贡献超过千亿元的利润。以一个拥有100万混合用户的中等售电公司为例,年售电量至少在50亿千瓦时,那么每年购电或生产的成本至少在10亿元量级左右,这意味着该企业必须有相当的预付费及其他金融措施可以保证部分现金流。这样的资金实力对众多中小型企业来讲,并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