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推动中国装备走出去,是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关心、关注的一件大事。
5月16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中国装备要以发展中国家为重点、积极开拓发达国家市场,将钢铁、铁路、电力、航空航天等作为重点行业,分类实施,有序推进。仅今年1~5月,国务院就已经多次部署加快中国装备“走出去”,强调“通过对外工程承包、对外投资等,巩固电力、工程机械、船舶等成套设备出口”。
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积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以特高压为龙头,从技术标准国际化、电力装备升级入手,积极推动国产电力装备“走出去”,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6~2015,十年建设、运营,特高压+,正承载起中国电力装备走向世界的梦想。
中国特高压打造国际标准一流的企业做标准。
大凡在国际化上有所建树的跨国企业,无不首先在标准领域享有一定的话语权。只有在标准上实现国际化,装备制造才能在国际上立得住、有权威、有信誉。
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高度重视标准化建设工作,要求努力提高我国标准的国际化水平,促进中国制造走向世界。
然而,曾几何时,我国在国际电力标准领域只是个“好学生”,毫无话语权可言。
改变的发生,始于中国特高压的建设。
国家电网公司深知“标准致胜”在国际竞争和“走出去”战略中的重要作用,认真贯彻标准国际化战略,以特高压为龙头和突破口,畅通了中国电力行业标准走出国门的道路。
2006年8月,中国第一个特高压工程开始建设,2009年1月,世界第一个投入商业运营的特高压工程在中国诞生。到2015年,国家电网公司已累计建成“三交四直”特高压工程,在建“四交一直”特高压工程,在运在建特高压输电线路长度超过1.9万千米,变电(换流)容量超过1.9亿千伏安(千瓦),累计送电超过3000亿千瓦时。
10年来,国家电网公司依托我国率先开展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的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超前优势,成功构建全球首个特高压技术标准体系。
公司在不断积累装备制造、工程建设、电网运行等相关领域经验的同时,通过实施技术研发、工程建设、标准制定一体化推进,迅速完成实践经验向标准构建的萃取、转化,形成了系统的特高压和智能电网“中国标准集群”:包括以130项公司企业标准为核心的国际上首套特高压技术标准体系,以及涵括8个专业分支、26个技术领域、92个标准系列的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此外,公司已经发布全球首个企业智能电网标准体系,特高压、智能电网标准分别累计达277项、620项,并在上述领域成功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通过IEC(国际电工委员会)、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两大行业国际权威组织牵头制定、立项国际标准23项(已发布6项),将为我国相关技术、设备大规模“走出去”提供了有力保障。
可以说,正是国家电网公司在特高压等领域率先实现的技术突破和规模建设,才为中国电力标准“弯道超车”、建立先发优势完成了极其重要的基础积累。
不仅要制定国际标准,更要积极推广国际标准。2015年5月奠基的我国企业首个海外特高压工程,毫无疑问,将采用中国标准。最近几年,国家电网公司积极利用IEC、IEEE平台,成功实现了中国标准成果的国际推广。
在IEC方面,2008年以来,公司主导成立了高压直流输电、智能电网用户接口、大容量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特高压交流系统等4个新技术委员会,并于最近主导成立微电网系统评估组、担任召集人职务,主导并推动相关领域技术标准制定工作。2013年,国标委批准在公司设立“国际标准化创新示范基地”,依托IEC相关有利条件,积极探索建立国际标准化创新示范基地新模式,推动我国电力行业国际标准化水平整体提升。
在IEEE方面,公司2010年与其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在特高压、智能电网等领域就标准制定等工作开展广泛合作。2014年,为表彰公司在特高压交流技术标准化领域做出的巨大贡献,IEEE-SA标准委员会向公司颁发了“企业卓越贡献奖”。
截至目前,公司在特高压输电等领域已主导制定IEC标准16项(3项已发布),在IEEE立项的国际标准提案共7项(3项已发布)。
回眸过去的十年,国家电网公司以特高压为龙头,已经在国际电力领域享有了一定的标准话语权,而这,又为中国电力装备“走出去”发放了一张至关重要的“通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