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铝人士则向记者透露,中国铝业采用网购电的产能比例高,与完全自供电的企业相比,用电成本差异非常明显。
不过,中铝提供的资料显示,由于2014年下半年旗下几家所属电解铝企业自备电厂投入运营,使电解铝用电结构明显改观,其所属企业自备电比率已经超过30%,供电成本下降了近0.05元/千瓦时。
华泰有色金属分析师认为,基于盈利的压力,企业很早就在自备电厂和直购电方面进行布局,此次降电价更像是一次迟到的利好兑付,对行业的影响已在弱化。
卓创资讯提供的数据显示,与中国铝业2014年162亿元的巨亏相比,现在中铝系统用网电的产能规模在338万吨左右(含控股企业),理论上电价下调可缩减成本8.32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60%以上的电解铝产能已经配备了自备电厂,同时直购电的推广在去年末展开。然而,现阶段使用网电的运行产能,总体占比不超过20%。
在张猛看来,目前国内的电解铝产能约在3800万吨,实际运行产能约在3200万吨,约600万吨产能之所以未运行,则在于企业没有自备电、电网购电成本又高。
在业内人士看来,现在电解铝企业经营困难,原因主要在上游电价,从企业之间的对比来看,最主要的因素还是电价和供电方式问题。
中铝公司人士则表示,对于铝板块降成本,发展自备电是大势所趋,其下属企业存在发展自备电以后扭亏的案例,“(发展自备电)这个大趋势和努力方向是没有错误的”。
不过,张猛向记者表示,总体来说,工商业电价的下调,对于那些因无自备电厂而处于破产边缘的电解铝企业将因此获益。
更重要的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不失时机加快价格改革”,意味着我国价格改革的市场化步伐将加速推进,价格监管将日趋加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