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如何用互联网思维推动新能源汽车销售?能否用“众筹模式”建设充电桩?这些已不再是设想,而正被一些地方应用于创新实践中。记者日前在江苏省常州市采访时了解到,当地整合企业、社会、政府等多方面力量,利用具有互联网思维的“众筹模式”推进充电桩建设,仅用3个月时间就建设充电桩1160个、带动新能源汽车销售289台。
先有车还是先建桩
2014年被称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元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8万多辆,2015年预计将超过25万辆。在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充电桩数量不足、供需不对位等问题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根据工信部今年1月公布的数据,我国已建成723座充电站,28000个充电桩。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充电接口与新能源车辆的配比不得低于1:1,目前的充电桩数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国内的充电桩建设市场主要有两条线:一是公共充电市场,二是私人充电市场。在国家政策层面,明确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充电设施市场,并且对个人自建充电桩给予优惠。不过,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企业认为新能源汽车所占市场份额过低,充电桩建设投入大、成本高、无法实现盈利而不愿意建桩;不少消费者又认为找不到充电桩,无法解决充电问题,因而不愿意购买新能源汽车。到底是先建桩还是先提高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成为新能源汽车推广的一个困局。
在北京清华科技园的电动汽车充电桩示范点,记者看到20多个充电桩都在满负荷运转,很多车主都需要排队才能充上电。一位车主向记者反映:“虽然北京市的政策要求小区物业配合车主安装私人充电桩,但是物业还是会以小区电容不够、车位不足、存在安全隐患等理由拒绝,这就加大了我们对公共充电桩的需求。”
工信部部长苗圩在全国两会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将加大各示范城市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推进,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问题。关于充电桩建设,很多城市的普遍做法是,政府以划拨、出让、租赁或合作等方式提供场地,由承建方投资建设。但由于尚未找到合理的市场运营模式,效果并不理想。
电动汽车专家王秉刚认为,我国充电桩建设这几年一直由国家电网主导,虽然去年开始国家电网放手让社会资本进入,但社会资本明显准备不足、缺乏经验,盈利模式也不清晰,导致充电桩建设进程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