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市场决定资源配置作用逐步加强。能源体制革命要求放开竞争性环节,发电侧和售电侧竞争不断深化是大势所趋,发电量、电价和发电成本都将由市场规则和市场竞争决定。鉴于各地实际不同,预计我国电力体制改革会因地制宜、务实推进,各地进度不可能整齐划一,改革进程可能会延续到2020 年以后。另外,国外成熟的电力市场经验都表明,充分竞争的电力批发市场(包括电量市场、容量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是电力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的核心和关键,是发电商、用户和售电商等供需双方活动的主要场所,发挥着供需平衡、价格发现和锚定的关键作用。
电力价格可能进一步下降。一方面,受技术进步和投资成本下降等影响,非水电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水平可能逐步降低,政策补贴水平随之逐步调降,这是上网电价支持政策的共性规律,2015 年初国家发改委已调降陆上风电标杆电价。另一方面,电力市场化改革深化发电侧和售电侧竞争,而供给充足、局部过剩的形势将打压市场(出清)电价水平。电力市场体系逐步丰富和完善。
将来,电力市场架构将涵盖期货、双边长期合约和现货(日前、日间和平衡市场)等不同功能和时间尺度。完善的市场体系、市场工具的金融化和信息化推动电力智能化发展,保证电价等市场信号有效传导、供需双向互动。“十三五”期间,我国将逐步建立全国范围内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市场如与电力市场实现融合和互动,将革新电力经营发展理念,也可能发展成为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
全方位开放的市场格局拓展国际合作内涵。充分利用国际市场,不断强化全球化资源配置能力,是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对电力行业国际化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也是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负面清单、混合所有制经济及准入前国民待遇等改革举措也将推动我国电力市场向全世界开放,电力企业国际合作和交流的内涵也会不断拓展和丰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