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用电大国,电力行业在环境治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专职副理事长魏昭峰在日前举行的2014中国清洁电力峰会上表示,我国电力结构的绿色化转型正在加速。
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截至2013年年底,我国煤电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的比例已经下降到70%以下,水电、风电、核电、太阳能发电、燃气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容量为4.61亿千瓦,比重达到37%,发电量1.4万亿度,占总发电量的26%。而2013年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已经降到65.7%,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也由2012年的9.1%提高到了2013年的9.8%。
我国在“十二五”能源规划中承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比重要达到15%,为完成这一目标,政府也不断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支持力度。近日,财政部公布了2014年中央财政预算,其中安排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172.46亿元,同比增长29%,安排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支出528.73亿元,同比增长120%。专家预计,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可再生能源产业有望在更有利的环境中快速发展。
在多位电力行业专家看来,清洁能源的利用是电力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新一轮能源变革的重要标志。
美国经济学家杰里米˙里夫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中阐述道,就像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之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电力的使用之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样,如今,新能源和互联网的结合将引发新一轮工业革命,而其中新能源是核心。
杰里米预测,新能源如果能获得大规模发展,将不仅改变能源结构和电力系统运行模式,还会催生新的经济模式和社会关系,人们的用能方式以及生活方式也将发生巨大改变。
近几年,美国、德国、丹麦等多个国家已纷纷进行规划,把新能源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抢占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先机。
随着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力行业到了一个变革的节点,正如《第三次工业革命》中论述的一样,未来的工业革命将以能源互联网的形成为标志。而要形成能源互联网,大力发展智能电网,特高压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