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对中国电力改革的启示(2)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无所不能  作者:张树伟  2014/10/17 9:48:56  我要投稿  

售电端引入竞争仍旧是有必要的

最近,法国经济学家Tirole获得诺奖是最大的新闻,有国外媒体(华尔街见闻)跟着起哄,将其与中国的电力改革联系了起来。的确,Tirole跟电力管制方面的MIT电力改革资深教授Joskow发表过关于电力市场设计与规制的若干理论文章。它提及在售电垄断的情况下,售电价格可以实现社会次优价格(最优是达不到的,因为缺乏实时电价,存在市场失灵)(2006年的文章),而在售电竞争的条件下,由于新的市场失灵(比如售电商定价依据的负荷曲线与实际需求的差别等)的存在,反而会损失整体效率。

笔者的研究领域并不在此,因此只能理解其研究,而不能判断(judge)其研究。但是,必须指出的是,Joskow与Tirole的文章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值得提及。一个是其假设输配成本为0,这完全是出于推导方便的考虑。因此其文章也不会得出关于电力系统整体效率如何改进(比如发电竞争、输配无差别进入,这些促进竞争的改革显然是提高效率的)的任何含义,而只是局限在“售电端”的单一供给还是售电竞争上。这一点在媒体的报道中被有意无意的忽略了。

另外一点,理论上售电垄断可以做到社会次优价格,但是这种情况下,如果缺乏监管,或者监管被“俘获”,消费者剩余有可能被垄断商通过定价策略挤占。作为理论推导,其关注总体剩余,也没必要关注这种剩余的分布的方面,但这的确是影响电力改革思路的重要内容。

如果将诺奖论文中的结论作为公理与实证性的结论,那么从实证性的结论到“好”与“坏”的价值判断,中间还差着一个“价值标准”问题。就像三峡带给了上海节能减排的效果,这是实证的判断,没有错。但是这还远远不够推出“三峡”是“好”还是“坏”的价值判断结论,因为标准还不明确。

售电垄断下的剩余最大化(总体效率标准)显然跟消费者可以获得的更多不能划等号。同时,以静态的效率最大为标准也并不意味着动态效率也最大(两位作者的文章也提及,引入售电竞争可以激励智能电表的安装,这在动态效率上可能是更合适的,因为促进了技术的进步)。售电端引入竞争,仍旧是对消费者的自由选择权与激励技术进步(比如智能电表的安装与智能电网的发展)是有必要的。在此,Joskow (2008)年电力改革回顾的文章的观点可以作为注脚(为了准确反映原意起见,就不翻译了):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