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建设覆盖全省电力机构的调度管理系统难度非常大,需要省地县三级调度的密切协作,需要调度运行、技术支持和综合管理等多个部门的协同行动。但是国网山东电力所辖县公司上划不久,基础条件差异极大,技术装备十分薄弱。系统建设面临的技术难题也非常多,如系统服务器采用省调集中部署还是各地区分布部署?面对上万名用户如何解决安全防护问题?如何做好与公司ERP、SG186、PMIS等系统的数据交换和流程衔接?从10千伏到500千伏数十万的发供电设备数据如何录入和维护?各种问题困扰着工程的建设者们。
面对挑战,山东省调领导班子经过缜密探讨,确定了“统一组织、加强协作、滚动开发、培训先行”的十六字方针,坚定不移地开启了艰难的征程。
县级调控机构作为五级调控机构中的一个层级,行使县域电网的调控管理职责。目前,国网山东电力管辖98个县公司,其“大运行”体系已安全正常运转。但是,与省、地调控机构相比,县公司调控管理仍然有提升的空间。
比如,装备基础“薄弱”,35千伏、110千伏变电站站端自动化设备装备水平低,通信传输网络和调度数据接入网建设滞后,基础数据采集不规范、质量不高,县公司35千伏、110千伏变电站接入地县一体化EMS系统的接入率仅60%;专业管理“散”,各县公司规章制度、管理流程不统一,容易造成安全生产漏洞和隐患;生产管理“乱”,部分县公司存在设备编号不规范,设备检修计划随意变更,甚至无计划检修等问题,安全风险较大。多数县调没有调度办公自动化系统,值班日志、操作票等还在纸面记录。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县公司调控系统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为县级电网安全运行带来风险。
为消除县公司调控生产相对滞后的影响,实现省地县一体化调控,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提出,按照国网山东电力关于《县公司管理创新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目标要求,全面实施省地县一体化调度管理系统战略。
2013年3月,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调控中心对德州、泰安地区部分县调进行了调研。随后完成了县调应用骨干培训和系统压力测试。同年9月1日,调度管理系统县调核心生产业务应用(交接班管理、调控值班日志、检修票、操作票模块)正式上线运行,与工作任务、工作评价等模块一起,构成了全方位一体化县调管理体系。各县(区)调原调度生产运行管理系统相关业务模块停运,全部实现单轨运行。
在管理和生产运行机制方面,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提出,省地县三级调度管理统一标准和管理流程,特别是地县调度同步开发检修票、操作票、保护定值单、检修计划等核心生产业务流程,实现闭环管理、实时管控,做好地县调度生产业务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