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科学谋划我国“十三五”电力工业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建议高度重视以下工作:
第一,以合理需求引导供应,促进电力节能提效。
目前,我国单位GDP能耗相当于美国的2.3倍、日本的3.8倍,也高于巴西和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充分反映了我国能源发展方式仍然相对粗放。“十三五”时期,我国将大力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我们需要充分发挥电力工业对经济发展的先行引导作用,改变过去的“敞口”供应方式,以合理需求引导供应,采用价格杠杆等手段抑制不合理消费,建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倒逼机制,努力实现以较低的电力弹性系数支持较快的经济增长目标。
第二,加快电力结构优化调整,实现非化石能源发展和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并举。
我国的资源禀赋决定了煤炭将长期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立足我国国情,着眼保持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非化石能源发展和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并举,坚持清洁煤电、水电、核电、气电和太阳能、风电、生物质发电、垃圾发电、分布式能源等各类能源协调发展。既注重整体的能源结构调整,又充分挖掘每个能源品种的优化潜力。
在非化石能源领域,应深入开展西南水电流域开发总体规划研究,加大水电前期工作力度,加快符合规划的大中型水电站建设;做好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市场消纳能力的衔接,协调好开发、送出、消纳的关系,集中式和分布式发展并重;在采取国际最高安全标准、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启动东部沿海地区新的核电项目建设。
在化石能源领域,继续充分发挥燃煤发电的主力军作用,加快锡盟、鄂尔多斯、晋北、晋中、晋南、陕北、宁东、哈密、准东等大型煤电基地开发,着力优化提升燃煤发电内部结构,提高大容量、高参数、清洁化、低排放的煤电比重,促进煤炭的高效、清洁利用;在京津冀鲁、长三角、珠三角等大气污染重点防控区,有序发展天然气调峰电站,结合热负荷需求适度发展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
在输电领域,为更好的满足能源资源优化配置需要,配合大型电源基地的建设,积极推进远距离大容量输电通道建设,以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12条输电通道为重点,继续推动特高压交直流工程的建设。
注重统筹处理好能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以水资源、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为硬约束,合理确定能源开发规模和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和生态环境保障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