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国家更大力度地治理雾霾和大气污染,迫切需要大量的清洁能源来取代传统的燃煤。在这个特殊的背景下,电力作为一种特殊的清洁能源,加大对京津冀地区的输送,对这些地方治理雾霾和大气污染有直接的作用。这是一个双赢的机遇,内蒙古的煤炭也能够借此机遇实现更多的就地转化,对能源产业的结构升级和生产方式的转变也有直接的帮助。
记者:加快特高压建设,是否意味着内蒙古能源战略的根本变化?今后在煤炭的综合利用上,我们的主要方向是什么?
梁铁城:内蒙古以往就是挖煤卖煤嘛,去年内蒙的煤炭产量10.3亿吨,在全国居第一位,其中外送的原煤就达到6.2亿吨,60%以上的煤都输出去了。输出去以后产生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现在许多地区不适合再新增燃煤的项目了,这些地区的空气、环境已经不支撑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继续送煤客观地讲是难以为继的,内蒙也得配合国家治理雾霾和大气污染的行动计划,主动压缩和调节原煤的输出量。
今年我们在这方面也要下一点力气。这些煤怎么处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内蒙古时候的讲话,就是要转化、升级,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它的附加值的增长,这也是双赢的选择。所以内蒙期待着这四条特高压线路能尽快落地。
我们也期待随着一期特高压的建设投入和运营,二期三期以及以后更多的项目也要尽早筹备,国家有关方面对这一块的建设已经有了规划,而且都比较成熟了。我们期待着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京津冀地区治理雾霾的需要,继续加大清洁能源的输出比例。万事开头难,开了头就不难了。今后我们特高压的建设就是顺势而发,形成规模。
记者:这些年,关于特高压技术的安全性,在电力行业一直存在争议。技术层面的讨论和争议,是不是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特高压项目的推行?
梁铁城:有这方面因素。在起初谈特高压的时候,国内反对的声音多。其实我认为这是一个规律,一个新生事物出来,大家对它不了解、不认识,随着技术的成熟,人们对它的认识逐渐加深,赞同的声音就越来越强,反对的声音就越来越弱。我想说,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行业,采取高新技术是受到鼓励的,我相信特高压的前景是非常乐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