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中石油、国家电网等垄断行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正在推进中,但作为接盘方的民营经济对这场国企改革“盛宴”有些冷静。观察人士指出,民营资本观望的原因在于,他们意图甄别国企放开的资产是“肥肉”还是“鸡肋”。
中国石油革成功的基础是国有企业应拿出优质资产吸引民资,让民资在运营的过程中能够实现资金保值增值。在打破垄断的过程中,在公平规则下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避免利益输送。
众所周知,居于垄断地位的国有企业在行政保护、行业壁垒的条件下,存在很大的盈利空间,对民营资本的进入和利益再分配有着天然的排斥。
一个明显例子是,最近国网将分类开放四领域引入社会资本,其中对分布式电源并网、电动汽车充换电实行市场开放,抽水蓄能电站、调峰调频储能项目则实行投资开放,而“钱景”较好的直流特高压虽曾被考虑,但最终未能进入开放名单。这种开放方式,显然容易被外界认为有国有企业在“甩包袱”的嫌疑,将盈利能力较低、风险较大的行业率先剥离出来。
而民营资本惧怕的是,在国企改革的大背景下,成为国企“甩包袱”的接盘者,让民营资本为国有企业“打长工”。一位民营企业家表示,按照这样的思路和目标,就算民营资本等其他所有制资本愿意参与,最终也活不下去,也会变成一种摆设。
所以,为提高民营资本参与国企改革的兴趣和信心,不仅应拿出国有企业的优质资产,而且应为民营资本建立起一条资产保值增值的有效渠道,让民营资本可以有效进入公司管理层,并对公司治理及经营发展具有一定话语权。经济学家厉以宁理解混合所有制的要义是,在混合所有制建立过程中推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真正建立、实现现代企业制度。
民营资本是市场经济最活跃的部分,遵循严格的财务硬约束。国有资本除在少数关键领域需保持独资和绝对控股外,应从一般竞争性领域有序退出或只保留参股权,由此带动民营资本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