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发展大势所趋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减弱,节能减排、电源结构调整压力剧增,清洁发展可望再度提速。
2008年以来,发电行业引领全球大力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加快调整电源结构,取得明显成效。截止到2013年底,我国煤电装机容量占比已下降到70%以下,水电、风电、核电、太阳能、燃气发电等清洁发电装机比重已提高到37%(4.61亿千瓦),发电量占比26%(1.4万亿千瓦时)。但是,与环保的倒逼机制、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建设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
目前,我国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资源约束趋紧,雾霾天气频繁出现,为此,国家实行了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
2013年1月,国办发布《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将实施能源消费强度和消费总量双控制;2月,环保部发布史上最严环保新政,要求京津冀、长三角等“三区十群”19个省区市47个城市,以及火电等6大行业纳入重点控制区,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9月,《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出台,部署了35项具体措施,京津冀等重点区域力争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为我国未来5年大气污染防治勾勒出一幅清晰的防治工作时间表和路线图。可见,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是大势所趋,也是发电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发电行业作为节能减排的重中之重,一方面火电未来发展空间越来越小,电源结构必须持续优化,更加突出“清洁发展”,具体要大力提高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发展分布式能源,鼓励发展风能、太阳能,开工一批水电、核电项目。另一方面对现役燃煤电厂要加大脱硫、脱硝、除尘等环保设施投入和节能降耗改造,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节能减排任务。今年“两会”要求能源消耗强度降低3.9%以上,二氧化硫、化学需 氧量排放量减少2%。淘汰燃煤小锅炉5万台,推进燃煤电厂脱硫改造1500万千瓦、脱硝改造1.3亿千瓦、除尘改造1.8亿千瓦。因此,调整结构对发电行业仍很急迫,治理雾霾对发电企业的挑战还很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