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再生铅行业能否挺过环保严冬?(2)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3/26 15:36:38  我要投稿  

此外,湖北金洋冶金公司联合华中科技大学联合开发的“废铅膏有机酸浸出及低温焙烧制备超细铅粉技术”、广东建航再生资源技术公司自主开发的“废铅酸蓄电池全循环高效利用工艺技术”、湖北楚凯冶金公司联合武汉科技大学联合开发的“废铅酸蓄电池铅膏制备柠檬酸铅技术”等3项废铅酸蓄电池湿法处理技术均已完成实验室研究,并开展了中试实验,已具备工业化条件。

仍有两大困扰

回收体系不完善政策执行不到位

记者:当前,再生铅产业发展中仍存在哪些突出问题?

尚辉良:主要有两大突出问题。

一是废铅酸蓄电池回收体系依然不完善。据统计,2013年北京电动自行车年产废电池约两万吨,其中6成进了小作坊;上海废铅酸蓄电池年产生量约8万多吨,合法收集不足10%。

总体看,废铅酸蓄电池回收依然处于分散无序状态,使得正规废旧铅酸电池回收处置企业遭遇回收困难,影响铅酸蓄电池生产及回收管理,不但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大部分含铅废硫酸液被非法倾倒,严重污染水质和土壤。因此,建立完善的废铅酸蓄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对于中国再生铅产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二是再生铅产业环保政策执行不到位。废铅酸蓄电池是《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的49类危险废品之一,国家规定具有危险废物综合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才可以从事废铅酸蓄电池收集、贮存和处置等经营活动,对废铅酸蓄电池回收、贮存和处置都有严格的规定。

但在实践中,因缺乏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和监管,存在违法经营和无序竞争的现象。大量非法主体存在于市场,具有资质的回收主体缺乏价格竞争优势,导致铅蓄电池流向小企业或小作坊。因此,废铅酸蓄电池流向不规范是导致铅污染的主要根源。

如何最大限度规范处置?

承担“销一收一”责任,通过经济合约建立回收联盟

记者:您对行业规范发展有何建议?

尚辉良:首先是要加强环保核查、再生铅行业准入与许可证更新发放政策之间的衔接,实施好再生铅企业准入公告,尽快发布符合行业准入条件的企业名单,促进铅酸蓄电池和再生铅行业规范发展。

在区域铅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建设试点的基础上,研究推进铅酸蓄电池回收基金制度研究和设计,积极探索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新模式。

其次,政府部门应加大对规范废铅酸蓄电池回收利用的立法、执法力度。完善《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开展废铅酸蓄电池收集许可证试点工作,应对承担新铅酸蓄电池销售的经销商及4S店进行合理规划,依法审批,并要求承担“销一收一”的义务和责任,所收集废铅酸蓄电池必须依法就近转运至资质企业进行无害化处置,从源头上予以控制。同时,加大对资质再生铅企业的政策扶持和倾斜力度,最大限度地使废铅酸蓄电池回流到资质企业。

我建议应鼓励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与再生铅企业通过经济合约建立规范的回收联盟。研究依靠物联网最新技术,实施对铅酸蓄电池从生产销售,配送、回收、再生利用的全过程监控管理。通过从源头控制,实现铅酸蓄电池的销售、回收衔接,推动废铅酸蓄电池环保再生。回收联盟各成员单位可有效保证回收系统按照市场规律自行运转,并使各方获得盈利空间。

广泛的教育和引导也很必要。在铅酸电池销售点设置回收标志,发放由政府、行业组织等提供的宣传册,指导消费者在销售点回收旧电池,形成废铅酸蓄电池全社会回收利用的良好氛围。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