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农电体制较为特殊,县级供电公司是由省电力公司控股、地方政府参股形成的股份制企业,这是历史遗留问题。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速度加快,这种模式弊端凸显,制约了农村电网发展。
推动县公司股权上划也成为江西这两年工作的重点难点。吉安市政府支持农电股权划转工作态度鲜明,副市长刘贤清挂帅督办,仅用3天时间就全面完成9家县区农电企业地方股权无偿划转框架协议签定。
保障:探索建立常态机制
科学规划,不论是对电网布局,还是城市发展,都至关重要。为解决电网规划与城市发展总体规划融合配套问题,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首次召开中心城区规划建设委员会主任办公会,专题研究评审吉安电网建设规划。吉安电力设计院院长肖琛认为,这是真正把电网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从根本上消除电网建设“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诟病。
按照惯例,一个电网项目从规划立项到选址、用地报批、环评、办证等前期工作,再到取得项目所在区域乡镇以上所有部门的支持性文件,一家一家跑下来,没有几个月办不到。吉州区政府推出集中审批工作制,在受理220千伏樟山、110千伏兴桥输变电项目前期工作的申请后,召集全体相关单位部门分管人员,集中对项目进行审批论证,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这一做法也在其他县区得以推广。
从抓具体项目、攻关重点难点入手,吉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努力构建支持电网建设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在全省率先建立“三个机制”“三项制度”,出台“一个意见”“两个办法”。
工作是否落实,执行是否到位,吉安市通过严格的管理制度甚至是考核机制,让各级政府官员对待电网建设的事“丝毫不敢打马虎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