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新能源
撤销新能源公司并非是中海油高层的一时性起,2011年即已现踪迹。
据了解,新能源公司始建于2007年,经过6年发展,业务已覆盖风能、煤层气及其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不但在上海等地投标海上风电,而且还斥资收购天津力神股权,“总投资多达百亿元”。
然而,除2012年盈利993万元外,其他年份新能源公司均未盈利。
这一方面因为新能源开发启动不久,生产装备成本、工艺等成本难以快速下降,更重要的是新能源开发的外围环境尚不配套,“不论新能源制造还是新能源装备制造开发都缺乏好的环境”。
2010年,国家发改委招标风电,中海油也参与了投标威海风电项目,然而由于报价远高于对手,中海油只能黯然退出。当时中海油人士就表示,在当时,那么低的价格根本无利可图,我们没法接受。对于威海的海上风电项目,在公司内部,近期也没有再提起。
更重要的是,已开工的项目也不得不遭遇因电网配套跟不上等问题被迫“弃风”,这令中海油高层不得不开始考虑其出路。
2011年起,中海油开始放缓新能源领域的投资,不但鲜见投资,而且新能源再也不是公司决策层专注的重点,“2012年后,再也不见大会小会讲新能源公司的重要性,而且逐步暂停这方面的投资”。
上述知情者透露,由于天津力神等是中海油直接投资的项目,因此收归总公司就可以了;相反上海、内蒙古等地的多个风电项目就不得不寻找买家进行收购了。
至于已获得批文的内蒙古和山西的两个煤制气项目,将予以保留,并入天然气板块。
事实上,对于新能源投资,石油央企们从一开始就出现三种路线:中石油只发展煤层气、煤制气、页岩气等相关领域;中石化则口号“喊得震天,下手极为审慎”;只有中海油一开始力度就很大。
随着新能源公司的解散,石油央企们的新能源投资梦暂告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