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省电力能源结构看,全省发电装机以火电为主,2012年火电装机占统调总装机的90.3%,而70%发电用煤依靠山西、陕西等省输入,运距超过1500公里,煤炭供应或运输任何一个环节趋紧,能源风险都将凸现。
在能源需求方面,电力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偏低,2012年不足14%,人均用电量仅为1926千瓦时,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预计到2015年,全省统调用电负荷将达到 2360万千瓦,省内电力缺口将超过700万千瓦;到2020年用电负荷将达到3400万千瓦,电力缺口将超过1200万千瓦,电力供需紧张局势呈逐年加剧之势。
破题,须立足长远建设特高压
江西未来发展的电力能源危机将如何化解?在经过多年的沟通交流、探索实践,无论是在政府方面,还是电力行业方面,都已达成了共识:要从根本上解决全省经济发展和电力供应紧缺的矛盾,必须依靠加快建设特高压电网,提高吸纳外部电力的能力,同时适度增加省内发电装机容量,提高电力保障能力。
众所周知,我国用于发电的能源资源主要是煤炭和水。这些能源,如煤炭,76%分布在陕西、山西、蒙西以及新疆。80%水能分布在西南部,四川、云南、贵州,甚至西藏。大规模的风能分布在北部和西部,而用电负荷却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以及华北地区。
由此可见,我国能源资源的分布以及生产力对能源的需求,总体呈逆向分布的格局。有能源的地方用不完,用能源的地方又不够用。怎么办?过去传统的做法是通过公路、铁路,或者是水运,将煤炭输送出去。
2004年,国家电网公司首次提出,要通过跨大区、跨流域和水火电互剂,建设更高一级电压等级的国家电网,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同年组织开展“特高压输电技术及经济可行性研究”,开启了中国特高压建设的序幕。历经5年的艰辛探索,2009年1月6日,国家电网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成功投运,多项科技成果位居世界先进。
首条投运的特高压输电线路也让江西从中受益。自2009年至2012年,江西累计从华中电网接受特高压输电电量52.54亿千瓦时。特别是每年冬、夏用电高峰期间,通过特高压远调外电支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江西用电紧张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