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无论是炎热酷暑还是冰雪寒冬,无论地上巡检还是高压电网作业,我们的各类机器人都能一展身手、兢兢业业。”国家电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副总工程师、电力科学研究院院长王传庆说起院里自主设计研发的机器人,信心十足。
在山东电力科学研究院院内的220千伏变电站内,记者见到了山东电科院机器人中最有名气的机器人——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变电站的工作人员亲切地称其为“瓦力”(电影《机器人总动员》的主角)。
“瓦力”身高只有1.1米,“胖嘟嘟”的身上顶着一个大探头。只见他一直沿着道路的中间直线行驶,每行进三五米就会自动停下来,不停地转动头部,或上扬至90度,或旋转180度,对变电站的设备进行巡视。
除了两只大眼睛,变电站巡检机器人还有两只小眼睛。“这是夜间巡检补光用的两个辅助光源。”山东电科院变电站巡检机器人项目负责人李冬松解释说。至于机器人的耳朵,更是奇妙。李冬松介绍说,右耳具有对设备异常声音采集与分析的功能。左耳其实是“嘴巴”,联接着后台电脑的话筒,播放声音,可以实现远程视频指导现场工作人员作业。
在500千伏滨州变电站,聪明的“瓦力”们让工作人员非常省心,帮巡检员们干了最苦最累的活。值班员徐新芗介绍说,站上机器人自2011年9月开始,每天早晚各定点巡检一个小时,完成所有巡检任务后,他会自动回到6平方米的小家,从左侧伸出充电插头联接上电源,进行自主充电。
据介绍,以前在高温季节,变电站的工作人员要把所有运行设备接头的温度都测一遍,工作量非常大。单台巡检机器人的应用能够每周减少人员实际工作量约26小时,平均每天节约社会劳动时间4小时,大大减少了劳动量。
不仅能“受苦受累”,“瓦力”们还有普通人难以达到的本领。据介绍,今年年初的雾霾天气中,经常能见度不足500米,变电站巡检机器人依然正常工作,可谓大显身手。山东电科院总工程师慕世友介绍说:“机器人实现了检测手段的集成化和多元化,即使在雾霾天气依然可以确保检测的准确性。此外,也大大提高了巡检效率,增强了人身安全。”
据了解,变电站巡检机器人产品已应用到山东、山西、天津、浙江等十多个省(区、市)的各电压等级变电站,并在1000千伏特高压长治变电站得到成功应用。据统计,自2009年至今,这些机器人累计为客户发现近百起安全隐患,通过提前预警,避免了电力安全事件。
据介绍,电科院设计的系列机器人已取得诸多奖项,如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获得过中国电力科学技术三等奖,国家能源科技进步三等奖;变电站巡检机器人不仅获得了“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省部级科技奖项,还荣获了我国工业设计领域首个国家政府奖项——“中国优秀工业设计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