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问题,吉林省能源局副局长郑建林则指出,目前传统的能源体系、管理体制和政策措施尚不能完全适应新能源的发展需要,所以长远之策是对电网系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未来电网作为支撑电的技术平台,一定要为新能源来服务。风电、太阳能都有间接性、不规律的特征。未来电网建设要适应这些变化,包括建设智能电网和储能技术。”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僵化的市场体制则是另一个阻碍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问题。洪浩管理着一家生物质能源公司,他指出,僵化的价格体系导致可再生能源丧失了和传统能源公平竞争的舞台。
“现在我们遇到的瓶颈是政府定价,导致的市场倒挂。例如我们现在的供热市场很大程度是把煤造成的污染成本给忽略掉了,每年这个成本是社会在负担,不是烧煤的人在负担。其实现在是最好的时机把碳税收起来。煤价格的下降等于鼓励大家使用有污染的燃料。你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把碳税加上去。国外也是这样,能源终端市场价格越高,才会给可再生能源带来发展机会。”
实际上,自2004年起,中国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以每年80%的速度递增。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李河君介绍说,新能源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逆的。
“以中国为例,2012年,包括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能以及光热、地热等新能源新增总投资2300亿元。新能源作为世界各国发展主体地位不会改变,新能源与可再生资源大规模替代传统资源的大趋势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