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规划》部署的重点任务有哪些?
答:共有九大重点任务:大规模间歇式新能源并网技术、支撑电动汽车发展的电网技术、大规模储能系统、智能配用电技术、大电网智能运行与控制技术、智能输变电技术与装备、电网信息与通信技术、柔性输变电技术与装备、智能电网集成综合示范。每项重点任务又包含若干具体任务。
问:“大电网智能运行与控制”这项重点任务中需要研究哪些具体技术?
答:如电网智能调度一体化支撑关键技术;大电网运行状态感知、整体建模、风险评估与故障诊断技术;多级多维协调的节能优化调度关键技术;在线安全分析并行计算平台的协调优化调度技术;大电源集中外送系统阻尼控制技术;基于广域信息的大电网交直流智能协调控制和紧急控制技术等。
问:何为智能电网集成综合示范?
答:智能电网集成综合示范就是利用“十二五”863计划优先启动的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研发(一期)开发的关键技术,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地域范围,建立一个涵盖发电、输电、配电、用电、储能的智能电网的综合集成示范工程,可实现对智能电网多个领域技术的综合测试、实验和示范,并研究智能电网的可行的商业运营模式,形成对未来智能电网形态的整体展示,体现低碳、高效、兼容接入、互动灵活的特点。
问:为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和各项重点任务的顺利实施,有哪些保障措施?
答:(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多部门的协调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电网与发电企业之间、电网与电力用户、国际与国内之间的联动和协调;设立总体专家组,加强科技行动的顶层设计;结合国家清洁能源发展战略和规划的实施,统筹部署智能电网的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
(二)加强技术合作和集成创新,努力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智能电网技术研究开发环境。如由国家电网公司和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牵头,组织有关设备制造企业、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建立智能电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同时,在有基础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在有条件的地区布局产业化基地等。
(三)充分发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的作用,加快成果产业化,推动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围绕本专项确定的主要目标,合理选择技术路径和产业路线,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