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访常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蒋自平
“在美国家庭——距离常州12000公里,常州产割草机让生活更惬意;在新疆天山——距离常州2700公里,常州产大功率机车让遥远不再远;在北大荒黑土地——距离常州2000公里,常州产拖拉机让丰收在眼前。常州产品行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行世界,知常州!”
这是一则最近在央视频频出现的“常州智造”城市品牌广告。常州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如今已成为中国装备制造的重要基地,去年智能装备制造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正在向着“智造名城”迈进。近日,记者赶赴常州,对常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蒋自平进行了专访。
记者:2009年初,常州市启动实施了《常州市振兴五大产业行动计划》,如今,常州的装备制造业迅猛发展,已经成为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请您谈谈常州是如何推动装备制造业不断向智能化、高端化发展的?
蒋自平:装备制造业是我市最大的优势产业,在全市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常州的装备制造业主要是智能电网装备、轨道交通装备、工程机械、现代农业装备、数控机床和基础装备制造。截至2012年底,装备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3284.7亿元。
但常州装备制造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不足之处依然明显:一是企业规模偏小,能够提供系统服务、具有总承包能力的企业偏少。二是自主创新能力偏弱,真正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再创新形成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产品偏少。三是大型和成套设备制造能力不强,关键基础零部件薄弱,本地配套率低。四是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紧缺。
为此,“十二五”我们将着力把常州打造成“智能装备名城”。重点发展智能电网装备、智能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工程机械、智能农业装备、智能基础装备及智能机器人,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示范园区。
记者:去年7月11日,常州市被正式列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目前,常州正在深入推进两化融合,着力构建智慧城市,请问在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提升产业层次方面做了哪些探索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