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能源发展方式上,应更加注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实现“能源资源利用多元化”。预计到2015年,湖北省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煤炭、石油、天然气、非化石能源占比分别为58%、18%、4%、20%,与2010年能源消费结构相比,占比分别增加-6、1、2、3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湖北省能源消费虽然仍以煤炭为主,但占比逐步下降,天然气、非化石能源等清洁能源消费比重逐步上升。需要着力优化能源布局,加快新能源项目建设。在生物质能源丰富地区,建成一批规模化秸秆、稻壳等农林副产品发电项目,扎实推进沼气发电项目,加快风电建设项目进度,推广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发电。建立“节约”也是有效供给的观念,坚持能源开发与节约并举的战略,综合运用经济、法律、科技等手段,推进节约优先战略实施。同时,在充分吸纳三峡和葛洲坝水电资源的基础上,大力推动湖北与相关省份的跨区电网建设,积极吸纳北方火电和西南地区水电资源。以电力为中心,是转变能源发展方式、调整优化能源结构的一个重要支点,有利于加快构建安全、集约、清洁、高效、多元的能源供应保障体系。
记者: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宏伟目标,您觉得建设智能电网和构建湖北能源“三化”保障体系有什么必然联系?
尹正民:2013年国务院正式发布的《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坚持输煤输电并举,逐步提高输电比重。发展智能电网对于优化能源资源配置、促进清洁能源高效利用、保障能源安全供给、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提高民众生活品质,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发展特高压电网是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核心任务。湖北是全国特高压电网示范基地,实践证明特高压电网具有电能传输、市场交易和优化配置的功能,其在能源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特高压电网是实现湖北能源生产消费清洁化的有效途径。按照国家能源发展规划,2015年我国风电并网装机容量将达到1亿千瓦,2020年达到2亿千瓦。湖北省必须依托特高压网架的远距离、大容量输送能力,抓住省外水电、风电等清洁能源资源大开发的机遇,争取更多的清洁能源和更大的市场份额,以免重蹈三峡分电覆辙。
特高压电网是实现湖北能源供应保障立体化的重要通道。湖北电网处于特高压电网规划中“西纵、中纵、南横”三个交流通道交叉点上,这一枢纽和通道的特殊地位,为实现湖北能源供应由“过度依靠输煤”向“输煤与输电并举,更加注重输电”转变,最大限度降低湖北能源使用成本提供了极大便利。需进一步加快湖北交直流特高压电网建设,早日实现“煤从空中走、电自全国来”的目标。
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是促进湖北能源资源利用多元化的必要手段。特高压输电需要智能化技术提高运行控制的稳定性,最大限度提高输电效率;不同厂家、不同技术路线的风电、光伏发电和其他分布式电源需要通过智能电网组合成统一、协调的有机整体,实现运行方式的“自动组态、智能优化和平滑切换”。
当前,我们应抓住机遇,以“电网高地”有效弥补“能源洼地”的劣势,进一步快构建特高压电力“高速路”和“绿色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