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铅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于7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准入条件》从企业布局、生产能力、不符合准入条件的建设项目、工艺与装备、环境保护、节能与回收利用等方面制定了相应的措施。
与此同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出台,提出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达到50万辆。这对动力电池需求产生了巨大的拉动效应。
此外,随着分布式能源并网的发展,建立储能设施的需求也愈发显现。
点评:
无论是铅酸电池也好,锂电池也罢,都表明一个事实,储备装备越来越受到重视。
储能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比如用户侧基于峰谷价差的储能应用、新能源接入侧的储能应用、用于电网调峰调频能力改善的储能应用、分散式中小规模的储能应用、移动式应用等。随着储能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的逐步深入,将极大推动相关储能设备的发展。
储能系统涉及众多非常规设备,例如压缩空气储能电站中高膨胀比的透平机械等,都是对我国现有机械设计制造产业的技术挑战。目前我国储能产业的整体产业链没有形成,国内精密材料、高端前沿材料的加工工艺跟美国、日本差距很大,商用产品的开发技术也是短板。
当前储能技术路径比较多,搞钒电池的说钒电池如何如何好,搞压缩空气的说压缩空气如何如何好。整个储能产业没有一个标准,没有一个统一的要求。业内应该考虑是否可以建立一个具体的标准和要求,通过建立这样一个共识来推动储能技术和储能装备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