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受访人:杜祥琬,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王敏,国家电网副总经理;张运洲,国网能源研究院院长。
十八大报告指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十八大报告对能源电力的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将对今后能源及电力发展产生何种影响?对今后的政策制定和市场走向又会产生哪些影响?
记者就这些问题分别采访了有关专家。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杜祥琬认为,能源领域应该重视战略谋划以增强政策制定的稳定性。
能源政策根据能耗峰值适时调整
“我国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大幅上升,对能源和环境安全造成极大压力,以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杜祥琬说,我国迫切需要正视资源环境刚性约束的现实国情,合理安排投资规模,调整投资方向,使“十二五”和“十三五”时期成为我国实现发展方式根本转变,走上绿色低碳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杜祥琬认为,综合考虑我国资源环境约束、内在需求和减排外部压力,“我国应将化石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年设定在2030年之前,并依此调整我国的中长期能源战略,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国家电网副总经理王敏认为,未来8年,我国经济的年均增速需保持在7%左右,全国用电需求还将保持较高水平。基于这一预期,能源电力作为重要的基础产业,必须满足中长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对此,杜祥琬说,能源电力行业项目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国家应当坚持“统筹规划、适度超前”的原则,保持必要的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率,努力实现能源电力与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
电网具有四大平台功能
王敏表示,坚强的智能电网为能源的大规模开发、远距离输送、高效率利用提供了重要的战略平台,这种平台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高效输能平台。特高压电网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输电,为能源的大范围、大规模、高效率的传输和利用提供了重要保证,有利于构建科学的能源综合运输体系,可从根本上解决能源输送瓶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