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电动汽车产业链市场与锂电池行业分析(3)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中国电池网    2012/11/23 10:20:15  我要投稿  

关于上游核心材料分析

中国大陆的锂电池材料技术近几年取得了显著进步,在北京当升开始大规模地为三星SDI供应正极材料之后,陆续有湖南瑞翔、贝特瑞、杉杉、新宙邦、国泰华荣、金辉高科等一批中国大陆锂电池材料的中坚企业进入到了国际巨头的供应链体系,涉及到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和电解液等,呈现出全方位发展态势,保持着之前几年强劲的发展势头。北京当升、贝特瑞、国泰华荣等企业先后进入了各自领域的全球前三强榜单。与中国大陆锂电池产业发展呈现颓势不同,材料领域的发展这两年继续呈现出繁荣景象。

目前中国大陆在四大关键材料领域,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和电解液都已经完全实现了自给,只有隔膜材料还没有实现自己,但是发展速度也非常快,真锂研究的统计表明,2011年自给率已经达到了58.%,2012年开始日韩锂电池企业将会有一定量的采购。

目前中国大陆锂电池关键材料产业体现出的几个主要特点是:

(1)中坚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的同时,新进企业也层出不穷,特别是在磷酸铁锂、隔膜和电解液领域,其中不少新进者颇具资金实力或技术实力(以海归人员为主);

(2)在3C小电池用中高端材料产品市场,国际巨头采购量越来越大的同时,材料企业的利润率也越来越低;

(3)大量企业的材料产品聚集在低端市场领域,行业恶性竞争日趋激烈;

(4)在汽车动力锂电池用关键材料市场,中国的自给率这两年明显在迅速提高,但总体的技术水平还是偏低;等等。从材料企业的数量来看,中国大陆已远超全球其他地区的总和企业数量就超过了250家。

和锂电池领域的情况类似,现有的这些中坚企业依然会是中国锂电池关键材料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同时,一些颇具技术实力的新进企业以及一些大型企业集团旗下的材料企业亦值得关注。这在四大关键材料领域都是如此,这里真锂研究就不一一举例了。值得提及的是,在广阔市场前景的诱惑以及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央企巨头携带着权力、资金和资源等优势纷纷进军锂电池关键材料领域,这对行业的发展来说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目前还难以判断。

在技术开发方面,很多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在锂电池关键材料的技术开发上投入的力量越来越大,研发成果也越来越多。而且,从研发内容来看,紧跟世界潮流,如在富锂锰基材料(日本称固溶体类正极材料)、钛酸锂、石墨烯等方面,中国的一些研发机构就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绩。而一些中坚企业通过与这些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培养了大批自己的技术人才,技术能力迅速提高,因此,相关的专利申请数量明显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一些企业在专利的数量上已经与国际巨头并驾齐驱,只是在质量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同时,越来越多的海归回国创业,也对中国大陆材料产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起到了很大作用,如青岛新正的孙玉城、天骄科技的王伟东、苏州恒正的董明等等。

从正极材料的发展路线上看,虽然目前磷酸铁锂材料的产量还不是很多,在正极材料中所占的比例还很小,但从企业数量来看还是占据明显多数。而磷酸铁锂目前并没有到市场大爆发的时期,在政府发展电动汽车产业虎头蛇尾的实际状况下,这种情况让真锂研究有些担心:这其中很多磷酸铁锂企业能否熬到开花结果的那一天?

总的来看,目前中国大陆的锂电池关键材料企业中,有资金实力的企业多数在技术方面不是很强,有技术实力的企业则多数是资金实力不够,能两者兼而有之的很少,如果今后能够加大这方面的整合力度,同时,重视专利的布局工作,改善一下研发与生产有些脱节的现象,那么,中国大陆的锂电池材料产业的发展还是有希望的。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