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专访】MR公司(三):客观看待特高压争议 理智期待配电网智能化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2012/11/21 14:02:29  我要投稿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导语:中国工业媒体访问团一行来到MR总部所在地雷根斯堡,这是一座拥有着2000年悠久历史的古城,同时也有着非常久远的贸易史。MR植根雷根斯堡,从一个家族企业开始,现已发展成跨国公司。秉承近150多年的辉煌历史,MR活跃在包括中国市场在内的全球电力技术领域。作为一个德国企业,MR是一个非常脚踏实地的公司,并一直与中国媒体保持良好的交流,这次来自中国这个目前全球最重要市场的各家工业媒体集体参观MR总部及遍布德国各地子公司,共同分享MR的发展现状以及德国智能电网发展情况。北极星电力网作为电力领域的一个专业品牌媒体,过去一直在持续地关注MR在中国的发展,未来我们也将一如既往的继续关注MR在中国的发展,希望我们和MR一起为中国电力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共同努力。

时间: 2012年9月25日

地点: MR德国总部会议室

被采访人: MR公司董事总经理罗德(Michael Rohde)先生,亚太区销售总监罗意德(KonradRoider)先生

采访媒体:《北极星电力网》、《中国电力报》、《中国工业报》、《电力POWER》、《中国机电工业》、《机电商情》

记者:刚才提到,在智能电网和可再生能源方面,MR在7年之前已经开始做一些布局了。英国经济学上有一篇文章叫《第三次工业革命》,在国内产业界非常受关注,其主要讲可再生能源可能对全球能源格局会有一个变革。它预计,在未来,所有的建筑都可能是一个小型或者微型的发电厂,能源民主化的浪潮可能要席卷全球,集中式供电将被代替,每一个建筑都是发电厂,自己能够满足自己对能源的需求。对未来能源格局的趋势,您是怎样看待的?

MR:这是非常好的问题,也是很多欧洲政治家和经济学家现在所讨论的一个问题。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问自己,我们现在做的事情对地球是有益的吗?我们是不是承担了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现在有一些事实依据,但这些事实依据都是互相矛盾的,现在我想解释一下我所了解的情况。

世界人口一直在增长,目前已经超过了70亿,可能还会到90亿。每个人都需要电,电视、空调、电灯,没有人会对自己的生活舒适度做一个妥协,除了人口增加,每个人的用电量也在增加,整个世界呈现出一种能源饥荒。从企业的角度来讲,这是一件好事,但从人类的角度来讲,我们就要想一想我们现在做的这些事情是正确的吗?

目前大部分的发电还是基于石化资源,对能源的不断开发引发了很多问题,如气候变暖。欧洲政界多年来一直在讨论我们是否还应该继续这样下去?我们是否有任何其他的可能性?欧洲民众也都呼吁,不希望再这样继续开发石化能源还有核能,希望能有一种新的、环保的途径开发能源。因此,要适应新的能源格局,整个发电、输电和配电网络都要进行改变。以后的能源市场会从以前的集中式发电变为以后的分散式发电,在分散式发电电网当中会使用一些智能设备进行配电,因此以后会是这样的一个趋势——很多小的、独立的电网取代目前的大电网,小电网和小电网之间会有连接。这将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一个彻底的观念转变。当然这个变革不是那么容易发生的,欧洲也有官僚主义,如果你想在德国申请一条新的输电线路,要13年,如果在中国要建一条输电线,今年做决定明年线路就建起来了,这就是区别。

记者:关于特高压,特别是特高压交流发电,在中国市场上有两种声音,一种是支持声音,一种是反对声音。实际上,特高压越来越引起关注,因为它的投资巨大,但经济效益到底有多大大家各执一词。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MR:我在西门子任职的时候也有机会参与特高压建设的项目。目前中国的特高压已经处于一个非常成熟的阶段,800千伏的直流项目已经在运行了,而且运行的非常好,西方知识产权向中国的转移是非常成功的,因此我们可以说特高压建设在中国已经有一定的根基了。关于交流项目,虽然运行经验没有直流这么丰富,但在中国也有一些高压交流的项目,此外全球范围内还有俄罗斯、美国、巴西、南美拥有500KV以上的输电线,这是传输线路的一个发展,相关产品如变压器以及其他部件的发展还需要很长的时间。除中国以外,全球范围内也有相关示范工程,对高压项目产品的稳定性进行测试,我们也是这些示范工程的成员。交流项目所需要的努力比直流要小一些,因为高压交流工程不需要换流站,但直流需要,因此大量资金会用于换流站的建设。在解决交流项目的一些技术问题之后,对从哪个方向发展、把焦点放在哪一块,我们自然可以得出一个定论。但其实两种技术都有优点,要两面地看待这个问题,我个人感觉以后交流和直流都会并存,因为它们各有各的长处和短处。

记者:智能电网这个概念非常流行,大家都非常关心。但因为资源特别是资金就那么多,如果都投在输电领域上,其他的领域如配电、用电就没有足够的资源了。北极星电力网近日在北京举办智能配电研讨会,也在探讨这个问题。您是否能够就整个欧洲智能电网的建设和中国进行对比谈一下您的观点?

MR:中国其实早已意识到了投资方向的问题,即不应该把所有的资金都投入输电线路的建设,也应该相应地分配到配电网还有终端用户方面。中国政府在当前的五年计划中已经把焦点转移到配电网甚至微网的建设上,大部分资金也已投入到这些领域。但我个人没有办法给大家提供非常专业的信息,只能根据我平时从报纸或者电视上获取的信息谈一下我个人的看法。从报纸以及网络上了解到的信息看,中国政府在长距离输电线路方面还是非常重视的,因为根据中国的国情,资源丰富的地方离用电中心都有一个非常远的距离,必须通过建设长距离的输电线来保证电力的分配。据我现在了解,目前的五年计划当中有60%的投资是在配电端,即1000千伏到1000千伏以下配电电网的建设,当然对西北地区的建设、对配电网的建设也是中国目前五年计划的一个重点。中国政府也有出台针对风能的政策,风能发电厂制造的能源也会被输送到配电端,可能是110千伏,也可能是30千伏,20千伏等等级的配电网。当能源配电网饱和后,对智能设备的需求就会提高,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负载的管理,如没有风能产生时怎么保持电网的稳定?用户的需求和发电之间要有一个平衡,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所以您刚才的观点我完全认同,我们今后一个比较理智、同时也是对地球比较有益的发展趋势是更多地将配电网智能化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