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在满足负荷不断增长的量、质需求基础上,还必须承担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义务。电网的发展方式是电力工业能否达到上述目标的关键。受资源、环保、运输、土地等客观因素制约,电源与负荷间的距离逐渐加大,电网需要输送的电力规模也逐渐扩大,并逐步突破现有电压等级电网的能力,因此高一级电压等级电网的发展是必然的,与之匹配的是同步电网规模的扩大,但同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对未来电网安全性的考虑。
1 、电网发展的客观规律
1.1 国外电网发展趋势
国外的典型电网结构如图1所示。回顾世界电网发展的历史,由于各国家和地区的能源资源分布不均,能源构成、价格以及负荷需求存在较大的差异,使得大电网之间互联可获得多项效益,例如:
通过电能的交易可获取价格较低的清洁能源;可实现水火电调剂和错峰效益;可实现发电容量互为备用从而减少装机容量和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等效益。因此,大电网互联一直是世界各国和地区电网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北美、欧洲、独联体、巴西、南部非洲、中东等一些国家和地区还出现了跨国互联的同步电网。
1.2 中国电网发展趋势
中国电网的互联经历了从省网到区域电网、再到跨大区电网的发展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以2020年为目标,中国全面展开了对全国电网互联的规划研究,加快了实现全国联网的步伐,中国电网发展开始进入全面实施“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和全国联网”战略工程的阶段。至2005年6月,全国跨大区互联电网已初步形成,保证了三峡、二滩等大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取得了大容量输电、互为备用、调剂余缺等联网效益,对于缓解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的电力紧缺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中国正处于电网互联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内,需要通过开发西南水电基地、北方煤电基地和可再生能源基地,向东部和中部负荷中心地区送电,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图2为未来中国的电力流向,预计2020年前后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ultra high voltage,UHV)电网输送容量将达到3亿kW,其中通过百万伏级交流特高压电网传输的容量约为1.4亿kW。为满足如此大规模电力传输的要求,必须进一步加强全国联网,这符合世界电网发展客观规律,而全国六大区域电网全部采用直流联网的弱交换格局不符合中国电网发展需要。
1.3 国内外电网发展经验
建设坚强的大电网,能够实现在更大范围内合理开发资源,提高电能的使用效率和供电的可靠性与经济性,改善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能,缓解环保及运输压力,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电网互联和规模扩大是世界电网发展的客观规律。纵观国内外大规模互联电网发展的历程,总结了如下经验:
(1)联网除了获得输电效益以外,还取得了共享事故备用和调峰容量、水火互补、跨流域补偿、提高供电可靠性、资源优化利用等综合效益。
(2)跨地区和跨国界联网将使得供电紧张的地区和国家有机会从相邻电网获得支援,增强电网对电源、负荷分布及电力市场变化的适应性。
(3)互联电网以交流同步联网方式为主,经历了由初期弱联系到结构逐步加强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电网的输送能力和安全稳定控制能力都相应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