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深化电力体制改革
记者:简单几句话概括来讲,您怎么看这十年电力行业的发展?
陈宗法:总体上讲,不管十年来这一轮电改如何评价,电力行业这十年市场化改革、经营理念、结构调整有了新突破,实现了“超乎寻常”的快速发展,解决了困扰我国多年的全国性“电荒”问题,也带动了煤炭、设计施工和装备制造等电力上下游产业的迅速发展!这是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
从这种意义上讲,本轮电改最大的赢家不是电力行业、电力企业,而是各级政府、社会用户以及电力上下游产业!
记者:这十年来发电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发电企业还有哪些矛盾与困难?陈宗法:从发电侧分析,电改十年来,“发展是硬道理”,发电行业引入竞争机制,确实实现了战略转型、快速发展,特别是从2012年开始,出现了“转折向好”的经营形势,但从总体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的少”,目前仍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发电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削弱,表现为“生存难,发展难,不能实现良性循环”,留下了新一轮电力短缺的隐患。
另一个突出问题是,作为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的电价机制,十年来,电价水平偏低,电价信号没有起到对电力投资、供求关系、资源配置、节能减排的引导作用。尽管电改后先后推出了统一的标杆电价制度,在东北、华东开始竞价上网改革试点,建立70%煤电联动价格机制,但国家相关部门出台政策时,按照“零利润”原则核定上网电价标准,致使上网电价先天不足;东北、华东“竞价上网”试点最终搁浅;反映成本高低、供求关系的煤(气)价与电价、上网电价与销售电价之间的传导机制没有及时、完全实施,更没有建立独立、公开、受监管的“输配电价”;脱硫脱硝电价偏低,不能涵盖环保成本,影响节能减排的积极性。
还有一个问题是,电网输配一体化,实行统购统销,发电企业售电端仍不能选择,发电厂向大用户直供电试点也屡屡受阻,“多买多卖”的电力市场化格局没有形成。
当然,从宏观层面,还存在电力行业发展缺乏统一规划,电力法律法规建设滞后,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处于多头管理状态等问题。
记者:谈谈您对下一步电力行业科学发展的思考和展望。
陈宗法:面对目前电力行业复杂多变的政策市场环境,以及近几年积累的困难与问题,对改革发展等重大问题,不同利益集团有不同的诉求,目前争议很大,路径、目标、态度上也有明显的差异。
一种观点,要继续加快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实行输配分开,电网调度要独立,建立独立、公开、受监管的“输配电价”制度,建立及时反映成本高低、供求关系的煤(气)价与电价、上网电价与销售电价之间的传导机制,形成“多买多卖”的电力市场化格局。这种观点以发电集团为代表。
另一种观点,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必须总体设计,分阶段、分步骤推进,而且必须立足国情,不能简单照搬国外模式,反对以全面拆分和私有化为导向的“破碎式”改革,坚持“输配电一体化、电网调度一体化”,构建政府监管下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电力市场体系。
这种观点主要以国家电网公司为代表。
可见,在目前“厂网分开”的格局下,发电企业、电网企业由于角色不同、利益不同,对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有不同诉求,也有不同的路径、目标,而且电力改革的重点已由发电侧转向电网侧。因此,要在电力行业内部、电力企业层面达成一致,形成共识,深化电力改革的难度极大。
目前,“深化改革有风险,但不改革更有风险”,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几乎成了全社会的共识。当此关键时刻,建议国家有关政府部门审时度势,借十八大东风,将电力体制改革进行到底。具体讲,既要考虑电力改革“已在途中”的现实,又要考虑政策市场环境的新变化,依据电力体制改革出台的政策文件以及具体实践,在对十年电改进行客观、全面、深刻总结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电力体制改革的经验教训,从中国实际出发,综合各方意见,继续积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确定新一轮电力改革的任务,努力实现两个目标:一是社会目标———保障电力可靠、稳定、经济供应;二是企业目标———实现电力企业永续经营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