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场景
2011年科博会期间,时代凌宇搭建了四个展位,中关村的、科委的、经信委的还有科协的展厅,分别针对不同客户人群给出了对应的行业解决方案。
鸟巢展厅的设立是为了让百姓更好地感知物联网。“这是理想的场景,会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舒服”。
时代凌宇描述了这样的画面:不管在世界的哪个角落,都可以利用手机看到家里的一切状况。包括所有电器、开关的状态,厨房有没有燃气泄漏,墙壁有害气体的浓度会不会高,房子的周边有没有人侵入;甚至可以进一步感知到,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在什么位置;当你回家的时候,可以按一个键,家里的空调会自动打开,窗户自动关上,甚至预先设定的电饭煲进入烧饭程序;电冰箱菜单中缺少了什么,系统会自动发短信给超市,超市根据菜单再配送到消费者手里;如果你在行车,还可以针对详细的路段拥堵状况,选择合适的路径。
黄孝斌认为,未来在物联网的支撑下,城市交通管理将会由静态变成动态的系统做支撑。“监管部门也可以通过路况拥堵的情况,动态地来调整收费项目。遭遇每个路段特别堵的状态,此路段的收费就会相应调高,同时,这一信息被行路者获知,从而调整行车线路。”
再向下一步发展,车与车之间可以进行互相的感应。车里面装有传感器,两车之间的距离进入一定范围,可以自行报警。交通安全状况也会因此大幅度提高。车的信息还可以与4S店结合起来,加入厂商、服务商的信息。但这些首要的前提,是要建立一个GIS地理信息系统。其次要有一个定位系统。更重要的是要进行车辆、道路和车位的感知、检测,还有手机的通讯、图像。大量数据进来,与云计算平台结合起来,才可以有效地利用数字资源来实现对车辆的综合管理。
同时,针对特殊的车辆,如垃圾渣土车、危险物品承载车辆,也可以在一些特殊的路段进行自动识别和自动收费,通过各种经济的手段,建立一个数据的模型,对车流管控达到一个最理想的结果。而目前的车辆限行政策,在管理水平上还远远达不到这样的状态。
在公共安全领域,针对各种各样的爆炸、起火等事件,物联网可以做好应急预警。“在有隐患的地方装上各式传感器,如果发生异常,传感器会立即报警,从而变事后被动管理为主动预防。”
现阶段,时代凌宇就是要把成功的案例一个个做出来,再向城市、企业客户做推广。
黄孝斌分析目前的行业市场,不管欧美还是国内,大家在城市智能化层面都在做着局部的尝试,比如美国公共安全、智能电网的制作,斯德哥尔摩、新加坡等在交通领域拓展物联网。“都是在一些点上,全世界都处于一个水平线上”,在新的模式应用和市场的价值实现上,他认为世界各国的差距并不大。
“全世界都在摸索,但是我们的政府更强势,这样会带动物联网在公共事务管理层面的大范围拓展,会比其他国家快一些。”黄孝斌预测。
一个产业要发展,最重要的是有需求。“这个产业真正起来的时候,应该是政府重视应用端的发展,而不是在研发端。”黄孝斌认为。国家对物联网产业非常重视,但是针对此领域的政策支持却还没有到位。
一个适宜产业发展的应用环境的培养,是眼下物联网推广最需要做的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