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实施解环的时机选择
当处于如下情况时,则一般迫切需要解环:
(1)电磁环网中部分地区的短路容量较大,无法满足开关设备的遮断容量。
(2)电磁环网通过低电压等级联络线来交换部分功率,而无法充分发挥高电压等级电网的输电能力,甚至出现严重的潮流迂回现象。
(3)电磁环网中部分线路的稳定输送功率受到故障后线路允许过负荷的限制。但实施解环需选择适当的时机,既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解环将阻断低电压等级电网传送区间交换功率的通道,迫使潮流向高电压等级主通道转移。这虽有利于提高输电的经济效益,但会加重高电压等级电网的潮流,增大高电压等级主变的负载率。而当高电压等级电网的网架结构较薄弱时,输电能力不足,在正常运行方式下,高电压等级电网的安全稳定水平降低;当高电压等级主变的配置容量不足时,高电压等级主变停运情况下,其它主变的功率支援减少,供电可靠性降低。因此,解环需与高电压等级电网的网架结构和变电站配置的加强建设相配合协调,往往由于高电压等级电网建设的投资巨大,只能被迫暂缓解环的实施。
当电网的负荷密度较低,而其高电压等级变电站供电的地理范围较大时,解环会削弱远端低电压等级变电站与高电压等级主网间的电气联系,降低系统电压水平,增加系统网损。若解环需断开低电压等级线路或母线,则会降低相关低电压等级变电站的供电可靠性。可通过配置无功补偿和备自投装置等措施,以较小的投资来消除解环带来的上述不利影响,解环的实施不应受其阻碍。
此外,若解环需断开某些电厂的出线,则会削弱局部电网的电力外送能力,降低部分电厂的供电可靠性。这也不应制约解环的实施,可通过低电压等级电网的局部加强措施来保证电厂的可靠外送。
总而言之,以高电压等级电网较成熟完善为前提条件,着手考虑解环;基于对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性、经济性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估,制定解环实施方案和配套建设措施,逐步实现分层分区运行。
3、解环的基本原则
能解决电磁环网问题,而又不带来新的问题,也不降低安全稳定水平,这是总的解环原则。按照网架结构合理性要求1261,解环须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1)潮流分布更合理,适应各种运行方式下的潮流变化,不出现个别元件过载的现象,潮流控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2)系统的安全稳定性受到影响,但仍符合《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规定的有关各项安全稳定标准。
(3)具有较大的抗干扰能力,满足N一1(包括正常的检修方式下)要求。
(4)各供电分区内有合理的电源分布和外来电比例、充足的无功补偿容量以及有效的无功调节手段,基本满足电力平衡和电压调整的要求,保障供电的可靠性和电压的稳定性。
(5)各供电分区间的联络通道充足合理,各供电分区能互为备用,满足供电需求,避免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
(6)系统的短路电流减小,达到合理的水平,保证能断开任何故障的遮断电流。依据分层分区、方便管理以及上述基本原则,针对实际电网的规划设计和运行建设情况,通过具体计算分析,判断和选择解环的时间和地点,划分供电范围,控制和把握解环幅度及其实施进程。
4、解环的一般步骤
(1)电磁环网运行分析明确网架建设进度和负荷水平,掌握典型正常运行方式下的电磁环网现状,包括网架结构、电源和负荷分布、.潮流状况等,重点关注电磁环网的构成情况、低电压等级电网的负荷和电源分布变化(迂回供电情况)及其机组运行方式。
(2)候选解环方案制定进行电磁环网运行方式下的潮流和稳定计算,识别因故障引起低电压等级电网的潮流转移大、稳定问题突出的薄弱环节,作为解环的重点。根据电网分层分区、方便管理、保障N.1方式下的供电可靠性、降低安稳措施的复杂性等原则,初步判定较合适的解环点,划分供电范围,形成多个候选解环方案。
(3)解环方案评判和决策分别对各候选解环方案进行潮流和稳定计算,从电网运行安全稳定性、管理调度方便性、供电可靠性、二次设备的复杂性和安稳措施的可行性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判,确定推荐解环方案。
(4)推荐解环方案测算和配套建设措施建议对推荐解环方案进行运行方式测算,全面评估其对电网运行的整体影响,包括潮流分布、无功电压情况、功角和电压稳定性等安全稳定情况。根据测算结果,针对解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次网架和二次设备的配套建设,以及相应的运行和安稳措施。
(5)投资估算和经济比较判断网损变化,估算建设投资,综合比较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