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突破一批智能制造基础技术与部件
研发一批与国家安全与产业安全密切相关的共性基础技术,重点突破一批智能制造的核心基础部件,研发解决一批与国家安全与产业安全紧密相关的共性关键技术。
预期指标:解决一批智能制造的基础技术与部件,推进智能制造技术创新的跨越式发展,奠定“十三五”制造过程智能化装备和制造过程智能化的技术基础。建设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获得一大批核心发明专利。
3.攻克一批智能化高端装备
研制一批面向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智能化高端装备,重点突破箱体类精密工作母机、工程机械、石化装备、复合材料加工装备、新能源装备等智能化装备。
预期指标:突破一批标志性的智能化高端装备,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打破国外产品的垄断,提升国际竞争力,部分装备的技术水平进入国际先进水平行列,为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培育战略新型产业。发展和培育一批高技术产值超过 100亿元的核心企业。
4.研发制造过程智能化技术与装备攻克一批制造过程智能化核心关键技术与装备,推进制造业核心业务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预期指标:研发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柔性生产线,攻克飞机自动化柔性装配生产线和百万吨级乙烯成套工艺技术及关键装备,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重点企业。
5.系统集成与重大示范应用
通过智能化高端装备、制造过程智能化技术与系统、基础技术与部件的研发、示范应用及产业化,提高高端装备、技术与系统的自主率,带动我国制造业技术升级,实现制造业高效、安全及可持续发展。
预期指标:实现智能化高端装备、制造过程智能化、基础技术与部件的示范应用,部分实现产业化,高端装备、技术与系统的自主率提高 10个百分点,部分行业的技术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示范基地。
三、重点任务
根据智能制造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趋势,拟重点开展基础理论与技术研究、智能化装备、制造过程智能化成套技术与装备、智能制造基础技术与部件、系统集成与重大示范应用,如图1所示。

引领制造业未来发展的前沿技术
图 1智能制造重点任务布局
(一)智能制造的基础理论与技术研究研究关于智能制造的基础理论,包括泛在感知条件下的新型感知理论与技术、智能控制与优化理论、设计过程智能化理论、制造过程智能化理论与技术。重点解决未来智能制造所需的理论框架和未来共性技术,最终实现拟人化智能制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