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相关配置及施工环境要求
问:世界上已经建成投运的交流特高压线路有哪些?
答:美国、前苏联、日本和意大利都曾建成交流特高压试验线路,进行了大量的交流特高压输电技术研究和试验,最终只有前苏联和日本建设了交流特高压线路。
1. 前苏联: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从1981年开始动工建设1150千伏交流特高压线路,分别是埃基巴斯图兹-科克契塔夫494公里,科克契塔夫-库斯坦奈396公里。1985年8月,世界上第一条1150千伏线路埃基巴斯图兹-科克契塔夫在额定工作电压下带负荷运行,后延伸至库斯坦奈。1992年1月1日,通过改接,哈萨克斯坦中央调度部门把1150千伏线路段电压降至500千伏运行。在此期间,埃基巴斯图兹-科克契塔夫线路段及两端变电设备在额定工作电压下运行时间达到23787小时,科克契塔夫-库斯坦奈线路段及库斯坦奈变电站设备在额定工作电压下运行时间达到11379小时。从1981年到1989年,前苏联还陆续建成特高压线路1500公里,总体规模达到2400公里。目前全部降压至500千伏运行。
2. 日本:1988年秋动工建设1000千伏特高压线路。1992年4月28日建成从西群马开关站到东山梨变电站的西群马干线138公里线路,1993年10月建成从柏崎刈羽核电站到西群马开关站的南新泻干线中49公里的特高压线路部分,两段特高压线路全长187公里,目前均以500千伏电压降压运行。1999年完成东西走廊从南磐城开关站到东群马开关站的南磐城干线194公里和从东群马开关站到西群马开关站的东群马干线44公里的建设,两段特高压线路全长238公里。目前日本共建成特高压线路426公里,由于国土狭小,日本特高压线路全部采用双回同杆并架方式。
问:交流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输电线路的走廊宽度是多少?
答:线路走廊内的房屋建筑的拆除范围原则是当处于距边导线7米及以内时一律拆迁;7米以外则按该建筑物地面高1米处未畸变场强4千伏/米作控制条件,超过这一标准的予以拆迁。
线路通过林区时,采用高塔跨越。晋东南-南阳-荆门线路工程推荐方案经过林区长度约15公里。从保护生态的角度,线路经过林区时,采用高塔跨树的方案,原则上不砍伐过林通道,仅在塔位附近考虑杆塔组立的场地,需少量砍伐。线路跨越树木,在树木顶部按20千伏/米场强控制。
问:交流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输电线路导线对地及交叉跨越距离是多少?
答:1. 最小对地距离
对于一般非居民地区(如跨越农田),线下场强限值取10千伏/米,导线最小对地距离取22米(中相V串)。
对于居民区,线下场强限值取7千伏/米,导线最小对地距离取27米(中相V串)。
对于人烟稀少的非农业耕作地区,线下场强限值放宽至12千伏/米,导线最小对地距离取19米。
对上述结果,按输送自然功率(电流2.59千安)对工频磁场进行核算,计算的地面最大磁感应强度均小于35微特斯拉,满足不大于100微特斯拉的要求。
交通困难地区是指车辆不能达到的地区,该类地区的最小对地距离一般按人、畜及携带物总高加上操作过电压间隙和裕度。
我国现行的线路设计技术规程中,500千伏和750千伏线路,对人、畜及携带物总高按3.5米考虑、裕度按2.0米考虑。1000千伏输电线路操作过电压间隙取6.5米,线下地面最大电场强度按18千伏/米左右控制,对地距离取15米。
步行可达到的山坡时,考虑人在放牧时挥鞭对导线的接近,导线的净空距离是操作过电压间隙6.5米,加人、畜及携带物总高3.5米,再留有2米的裕度,导线风偏后的净空距离取12米。
对于步行不可达到的山坡、峭壁、岩石的净空距离,考虑操作过电压间隙和人、畜及携带物总高,即操作过电压间隙6.5米,加人、畜及携带物总高3.5米,导线风偏后的净空距离取1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