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智能电网的网络通信架构及关键技术(图)(2)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飞象网    2012/2/21 13:31:22  我要投稿  

目前,电力骨干网络中主要采用MPLS技术,电力行业采用MPLS有以下考虑:

(1)利用MPLSVPN对不同业务之间进行逻辑隔离,通过为不同的业务系统划分虚拟专用网,有效隔离不同业务,保证业务的安全和可靠运行。

(2)简化中间结点:主要的分类和标记功能由边缘结点承担。网络中心只需要按标记转发。

(3)针对不同业务需求提供服务质量保证,MPLS本身不是一种QoS体制,但可以在MPLS框架中实现IP层的QoS机制。通过将区分服务(DiffServ)的逐跳转发行为(PHB)与MPLS的标签绑定,MPLS域中路由器依据MPLS标签转发IP包,实现QoS策略。为了适应智能电网更多实时性的互动流量的增长,本文主要强调骨干网两个方面技术的深化应用:一是VPN的部属策略;另一个是流量工程的规划。

(4)细化VPN部属策略,以提供细分的业务隔离和对关键业务提供QoS保证随着智能电网应用流量在种类和数量上的增长,必须对在同一骨干网络上运行的不同业务系统和不同业务单位提供细化的隔离手段,可采用三层VPN对骨干网络中承载的不同业务系统进行隔离,采用二层VPN技术对通过骨干网连接的不同业务单位进行隔离。MPLS可提供二层和三层的VPN技术,以太网最新的桥接协议(PBB)也可为广域网提供二层的隔离VLAN[2]。

这里以电力调度数据网络为例,根据不同业务的实时性需求给出了一个粗粒度的VPN划分:

1)实时业务VPN:主要包括传输频度在秒级的数据,远动信息、如:网络RTU、AGC/MGC、水调自动化、EMS系统之间交换的用于网络分析的实时数据、电力市场实时数据等。

2)准实时业务VPN:如无功电压管理系统、地调网供负荷计划数据、地方小火电发电计划数据和错峰预警信号等数据、电度量计费系统。

3)非实时业务VPN:继电保护及故障录波信号、调度生产运行报表等。调度数据网作为生产类网络,不允许承载对外的公网访问流量,因此,不设置缺省业务流量,信息数据网可以设缺省业务流量。

4)部属流量工程,优化网络全局的抗拥塞和抗故障能力流量工程(TE)能够解决负载不均衡出现的拥塞问题,方法是使网络流量同网络拓扑相互匹配,从而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传统IP网络一旦为一个IP包选择了一条路径,则不管这条链路是否拥塞,IP包都会沿着这条路径传送,MPLS流量工程可以控制IP包在网络中所走过的路径,这样可以避免传统路由协议的盲目行为,在建立路径时,就考虑流量的合理分布,实现网络资源的合理利用。TE弹性属性决定在链路故障或结点失效时采取的策略。

当流量传输路径上发生故障时,需要解决以下几个基本问题:故障检测、故障通知、链路复原与业务恢复。如果流量主干流经的路径发生了故障,那么可以为它们指定许多恢复策略,下面给出的是一些可行的策略:

1)在结点之间配置有多条平行的路径,根据某种控制策略,发生故障时,使得在一条LSP失败后,其上的流量转移到其它的LSP上。

2)将流量主干重新路由到具有充足资源的路径上。如果没有所需的路径的话,则不进行重新路由。

3)考虑各种资源约束参数,将流量重新路由到任意一条可用路径上。骨干数据网可采用类似第一种策略,即沿袭路径备份的策略,可以配置两条LSP,一条处于激活状态,另外一条处于备份状态,一旦主LSP出现故障,业务立刻导向备份的LSP,直到主LSP从故障中恢复,业务再从备份的LSP切回到主LSP。同时,要求网络具有重路由的机制,以备需要时启动,MPLS网络的RSVP-TE和CR-LDP均支持重路由机制。

5 分布式传感器网络

分布式传感器网络在智能电网中是大有用武之地的,它可以解决从电力系统远程监测、状态感知、远程控制,到用户侧的实时计量和智能家居交互。分布式的传感器网络涵盖较为宽泛的网络技术,但共同之处是设备基于嵌入式平台,计算资源有限,要求低能耗,数据量不大,在不易布线的环境下需要无线传输等。目前流行的TCP/IP是为了计算机之间共享资源而提出的,而传感器网络则是面向监控的,在工业网络中引入流行的TCP/IP和以太网技术,是为了从其开放性、高带宽、低成本、建设和运维的简易性和扩展的灵活性等优点中获益。但同时也引入了过多的协议开销、分组交换的不稳定性,以及开放所带来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在面向数据采集和控制的智能传感器应用中,层层嵌套的协议首部在数据单元中所占比重过大,例如:常用的TCP-〉IP-〉以太网协议 装,带来额外20+20+18=58字节的协议首部,相对所发送的状态数据、控制数据等比重过大,此外,层层的协议处理也带来额外的处理延时,这对于计算资源有限、低带宽、低能耗的传感器网络来说是不可忽略的。

本文从网络通信协议栈的角度出发,把用于智能电网的智能结点分为两类:

(1)需要端到端IP连接的设备:如变电站中的一些提供核心服务的IED、智能家居中的家庭网关等。这类智能结点通常作为IP网络中可访问的常规结点,需要完整的TCP/IP协议栈,但可以采用轻量级的IP协议。

(2)无需端到端IP传输的:如变电站中的现场层用于数据采集和控制的IED设备,智能家居中的被控设备结点等。这些结点通常只对本地提供访问,因此MAC层的寻址和接入控制功能就够用了,可采用精简的协议栈,将应用层直接映射到数据链路层,如图2(b)。

 

后者的典型应用如IEC61850中定义的具有低延时要求(1~4ms)的变电站事件通用对象GOOSE报文[3]。(a)完整协议栈模型(b)精简协议栈模型图2 智能结点的协议栈在完整协议栈中,建议IP层选用IPv6协议,以利用其带来的丰富的地址资源、自动编址能力、硬件地址到IP地址的自动转换和简化的协议首部处理等优点。可以在嵌入式平台上采用简化的IPv6方案6LowPAN(IPv6overLowPowerWPAN),这是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无[3]线个人区域网络(WPAN)的IPv6优化方案。已有27个公司发起了针对智能对象联网的IP标准协作组织IPSO(TheIPforSmartObjectalliance),目前已有45个成员,包括Cisco、SAP、SUN、Bosch、Intel等,该组织所提出的IPv6协议栈?IPv6可以和主流厂商的协议栈互操作,轻量级的代码只需要11.5kB的内存。6结论高性能和高安全可靠的网络通信体系是智能电网的关键支撑平台,为了应对智能电网的挑战,必须增强网络端到端的健壮性,本文针对这个需求,梳理了适用的网络技术体系,体系覆盖了从网络核心和网络边缘的技术及其标准,文中所提出的骨干网业务隔离和流量工程的部署策略,以及智能传感结点协议栈的实现模式,对智能电网通信平台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实践中,也还需要围绕具体的应用来选择实现方案并在具体实施中细化。来源电气技术)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