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您提到新能源在汽车领域的应用是能源调整的重大方向之一,那么您对“十二五”期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何建议?
冯飞: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美国的能源战略用一句话来概括:“能源的自给。”我国今年上半年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55.2%。从能源战略的角度来考虑,我国要把能源独立、能源自主作为考虑的基点。所以对于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一直在重申一个观点,就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要大幅度提高产品的能效、燃油经济性,另一条方面要加快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这两方面的作用是不一样的。从近期来看,汽车产业大概80%左右的节能贡献,还是来自于传统汽车能源效率的提高。新能源汽车是作为我国一个重要的战略目标来考虑的,要与汽车产业的自主发展能力、自主创新能力结合起来,并与一次能源的供应统筹起来考虑。
新能源汽车目前处在示范和技术开发两方面共同推进的阶段。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现在最主要的问题是技术上需要进一步突破。从能源的角度来看,传统汽车节能,特别是混合动力汽车的贡献,在“十二五”期间会更大。
虽然即便按照100%电能来自燃煤计算,电动车和柴油车、汽油车相比,整个生命周期的能源消耗仍然是低一些,但是从这样一个分析可以看出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要实现能源投入较少、二氧化碳排放较少的目标,必须与电源结构的优化统筹起来考虑,要与智能电网结合起来发展。
您提到了电动汽车的发展要与智能电网相结合,请具体谈谈?
冯飞:对智能电网的发展,我认为是三个目的。一是大规模提高对可再生能源的吸纳能力。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十二五”期间将有更大的发展,但同时对电网系统带来一个挑战,就是如何利用好间歇性能源的问题。如果电网在“十二五”时期实现智能化,那么可再生能源的吸纳能力将提高30%左右。二是通过电网的智能化,使得用电的器具、设备智能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三是提高电网资产的效率和经济性。
在这当中,电动汽车将发挥非常大的作用,就是储能的作用。电动汽车发展得好,对电网来说是一个可利用的有效技术手段。比如,风电的年利用小时数只有2000小时,可是用户那边用不了怎么办?那么电动汽车作为移动储能设备,就可以储存这些电量。怎样利用智能电网,包括实时电价,引导电动汽车用户在合适的时候用电,是需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