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如何实现“自适应”?“智能电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意味着包括支撑用电需求侧管理、用户用电模式等在内的所有技术都必须有所创新和提升。”薛禹胜说。
他举例说,国家电网公司此前承诺,2011年城市和农村用户平均停电时间分别控制在7小时和29.6小时内。用户停电时间缩短,意味着安全供电、充裕供电,意味着能源大范围协调能力增强,也意味着设备可靠性提高、检修时间缩短等等,所有这些都离不开科技创新,技术提升。“再比如,以前我们对信息的处理多是总结梳理,现在要求能够预测。这样,如果遭遇灾害性天气,电网就能早做准备,实现人员和抗灾物资提前到位,这就又涉及到物联网技术,即掌握大范围内的需求动态并进行按需调配。”薛禹胜说,灾害性天气频发,电网对抵御极端灾害的预警等要求愈发迫切,智能电网发展将推动这些方面的科技创新,从而适应新的挑战。
但他也表示,应对新的挑战,不同国家都是根据国情出发的,我国应在广泛吸收国际经验的同时,按照自己的情况科学地决策。“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建设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特高压技术的创新发展是智能电网发展的基础,智能电网发展的需求也推动了各项技术前进的步伐。在中国,特高压和智能电网是不能分割、孤立来看的。”薛禹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