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压大大推动了智能电网概念的成熟。在2009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上,专家普遍认为,我国电网处于快速发展期,网架变化快。我国以大型能源基地为依托,通过“一特四大”战略,实现更大范围内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决定了我国构建智能电网必须具有中国特色。
张伯明还认为,智能电网将支撑特高压电网运行。从空间上来看,特高压输电使得两端系统之间的电气距离缩短,1000多千米的1000千伏特高压输电线路在电气距离上只相当于几百千米的500千伏输电线路,这使得大区电网之间电气距离缩短。
张伯明说,中国电网引入特高压输电后,控制中心需要专门技术进行安全和经济目标的协调。需要更长时间来优化经济目标,例如水火之间的协调、梯级电站之间的协调、风电和快速响应电源之间的协调。还需要在更广域的空间范围来考虑安全约束目标,例如大区间传输功率的约束。随着进行安全分析的电网规模扩大,为满足实时应用的要求,就需要更高性能的计算机、更多计算机组成集群、更智能的多代理技术来实现。
“应该将‘强壮’和‘聪明’的优点集合在一个人身上。”这个观点正被更多人认可和接受。
发掘智能电网的价值
“Electronomics”一词正在美国火热着,这是美国全球智能能源计划负责人杰西·博斯特将“electricity”(电力)和“economics”(经济)两个词结合的杰作。他指出,1950年,美国GDP的20%直接依赖于电力;今天,这个比例已超过60%,未来更加令人憧憬,因为现在是智能电网曙光初现。
建设智能电网,应把专注科技发展和创造更高的商业价值有机结合起来,才算把电网建好和用好。埃森哲公司的沃吉斯奇科认为,电力系统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服务和调度等各个领域,均可从智能电网中获益。
一个利好消息是,在中国,工业和信息化整合已成趋势,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计划将提升各行业信息化水平。整合和集成企业资产管理和电网生产运行管理资源,从而为电网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这是发展智能电网的内部动力。
“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研究报告透露,国家电网公司要通过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实现各类电源和用电设施并网接入标准化和电网运行控制智能化,提高电力系统资产的运营效益和全社会的能源效率,提高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创新商业服务模式,提升电网与客户双向互动能力和客户增值服务水平。
清华大学校长助理宋永华指出,坚强智能电网的说法,崭新而富有挑战性,如果中国成功,有望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经验。日本海外电力调查部副部长古野敏彦表示,在智能电网的探索之路上,中国步伐始终将是各国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