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社会经济对电力的需求也呈现急速增长的态势。如果一味扩展电网规模而不解决传统电网中存在的电力流失大,用电难以动态调控等问题,电网系统将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2009年5月国家电网公司首次公布了“智能电网计划”,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正在全面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以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四化为特征的自主创新、国际领先的坚强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的实现主要是通过终端传感器将用户之间、用户和电网公司之间形成即时连接的网络互动,从而实现数据读取的实时(real-time)、高速(high-speed)、双向(two-way)的效果,整体性地提高电网的综合效率。简单地说,智能电网就是通过传感器把各种设备、资产连接到一起,形成一个客户服务总线,从而对信息进行整合分析,以此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整个电网的可靠性,使运行和管理达到最优化。智能电网是用技术的智能化实现电力行业的市场化,从而极大地缓解电力紧张和电力中断问题。表面看来,智能电网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投入,未必在经济上会为社会创造效益,但从长远来看,智能电网创造的利润是巨大的。
智能电网将成为拉动电力行业信息化需求的新的增长点。
智能电网的本质就是能源替代和兼容利用,它需要在创建开放的系统和建立共享的信息模式的基础上,整合系统中的数据,优化电网的运行和管理。要实现整个电网中无所不在的“智能”特色,电力和IT产业的协作是必然的。在国家电网智能电网计划中,大约有60-80%的投资将用于实现远程控制、交互智能等非传统项目。电网对IT支撑需求之强烈前所未有,智能电网将成为拉动电力行业信息化需求新的增长点。
国家电网公司的“坚强智能电网”计划的启动将带动电网生产运行、经营管理、客户服务以及社会能源利用模式的重大变革。信息化作为智能电网“四化”特征的突破口,其重要性凸显。智能电网下信息化的重要特征,其发展趋势、建设方向都将成为电网企业以及IT业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在智能电网建设的大环境下,企业信息化将渗透到电网业务价值链的各个环节,管理信息化与自动化的结合将更加紧密,技术引领与业务驱动并重,信息化与业务创新将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