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广东省能源局发布《广东省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创新研究指南》开展项目申报(2)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广东省能源局    2023/7/5 17:29:30  我要投稿  

4.1.3规模化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故障诊断与安全防护技术(项目类别:集中攻关)

研究内容:针对规模化锂离子电池储能电站高安全运行急迫需求,研究规模化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故障诊断与安全防护技术。具体包括: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故障机理分析与故障特征表征;基于多维物理参量的储能电池系统故障诊断技术;基于数据机理双驱动的在线故障辨识与安全预警技术;规模化电池储能系统安全防护技术及装备研制。

实施年限:2-3年

4.1.4高安全大容量全液冷式中压级联储能集成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类别:应用推广)

研究内容:针对电化学储能系统在电网中大规模应用的需求和对安全性的要求,研究全液冷式中压级联储能集成技术与示范,具体包括:研究大容量中压级联储能系统的热源特性和智能液冷技术;研究大容量中压级联储能系统的电池管理和保护技术;研究大容量中压级联储能系统的安全防护技术和集成方案;研制兆瓦级全液冷式中压级联储能系统样机并进行工程示范。

实施年限:3年

4.1.5全浸没式液冷储能系统关键技术(项目类别:示范试验)

研究内容:针对大容量电化学储能电站储能系统的安全性能、冷却性能和运行效率、系统寿命日益提高的应用需求,研究全浸没式液冷储能系统关键技术并示范应用,具体包括:全浸没式长效冷却介质的理化稳定特性及在线监测技术研究;全浸没式液冷储能系统的热管理系统设计及优化;基于全浸没式液冷系统的消防策略方案研究;全浸没式液冷储能系统材料兼容性及测评技术研究;全浸没式液冷储能系统优化设计及工程示范应用。

实施年限:2-3年

4.1.6退役电池状态诊断及高价值回收利用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类别:集中攻关)

研究内容:针对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退役电池状态检测耗时耗力、材料回收效率较低等问题,研究构建电池数字化诊断评价体系和高价值回收利用关键技术。具体包括:电池健康状态监测、寿命诊断和异常报警技术;抑制电池老化控制策略;失效电池绿色高效精准分选技术;电极材料选择性提锂、电池用磷酸铁可控制备技术;多元杂质元素物相调控、脱除与多场协同修复的石墨再生技术。

实施年限:2-3年

4.2机械储能技术

4.2.1中常温光补热抽水压缩空气储能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类别:集中攻关)

研究内容:为满足电网对小微容量、各种时长的分布式储能需求,研究开发布置灵活、结构简单、安全可靠、运行维护方便的中常温光补热抽水压缩空气储能关键技术,具体包括:开发千瓦级中常温光补热抽水压缩空气储能试验测试系统;研究储能系统中压缩空气的光热增压补能策略;开展“水-气-热”耦合体在气体压缩状态下的能量转化与耦合的试验分析与验证;研究光补热抽水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储释循环的运行机理,分析影响水气热耦合体能量损耗的关键因素;提出建设兆瓦级中常温光补热抽水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成套解决方案。

实施年限:3年

4.2.2大型可变速抽蓄机组协联控制与快速稳频稳压性能优化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类别:集中攻关)

研究内容:针对新型电力系统在高比例新能源接入情况下对大型可变速抽水蓄能机组快速稳频稳压调节性能要求,研究大型可变速抽蓄机组协联控制策略与快速稳频稳压性能优化技术。具体包括:研究大型可变速抽蓄机组多工况多目标协联控制策略、快速响应控制和效率寻优控制方法;研究适应快速稳频稳压调节需求的机组主、辅机关键性能参数优化方法;研究大型可变速抽蓄机组高性能稳频稳压调节控制策略;研制可变速抽水蓄能机组协联控制器及机组运行数字模拟仿真平台。

实施年限:3年

4.3电磁储能技术

4.3.1液氢-超导复合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模式研究(项目类别:集中攻关)

研究内容:针对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调频调峰、新能源平滑接入、削峰填谷等多种能量需求,开展液氢-超导复合储能系统应用模式及关键技术研究,具体包括:以超导作为功率型储能、以液氢作为能量型储能的大容量液氢-超导复合储能装置的基本原理与拓扑结构设计研究;液氢-超导复合储能装置系统建模及其在新型电力系统典型应用场景下的控制策略研究;液氢-超导复合储能装置系统设计、超导储能磁体“电-磁-热-力”性能设计及实验表征;液氢-超导复合储能装置氢能应用系统设计、氢安全性及技术验证研究。

实施年限:3年

4.4非电能源存储技术

4.4.1面向风光消纳的低焓热能增效型热泵储电技术研究(项目类别:集中攻关)

研究内容:针对风光消纳并兼顾低焓热能开发利用需求,研究低焓热能增效型热泵储电技术,具体包括:低焓热能增效型热泵储电系统关键设备建模及全工况仿真分析方法;低焓热能增效型热泵储电系统储/释能热力循环耦合机制与性能提升技术;面向风光消纳的低焓热能增效型热泵储电系统储电效率、消纳能力与经济性统一量化评估技术;适应风光消纳的低焓热能增效型热泵储电系统配置/运行协同优化设计方法。

实施年限:3年

4.5氢能技术

4.5.1基于远海风电制氢的系统网络拓扑与优化控制研究(项目类别:集中攻关)

研究内容:针对远海风电通过单一电力通道送出存在的技术与经济问题,研究远海风电“电-氢”联合组网送出系统的“电-氢”网络拓扑优化与机组/场站优化控制技术,具体包括:研究电解制氢系统动态建模与调控规律技术;研究远海“电-氢”集成系统宽功率运行范围稳定性判据与控制方法;研究远海“电-氢”集成系统海上特殊工况下的工艺流程设计与运行模拟;研究远海“电-氢”集成系统的技术经济评估与拓扑优化方法。

实施年限:3年

4.5.2分布式电热氢联产系统的多能协同利用技术及装备(项目类别:示范试验)

研究内容:针对大规模风、光可再生能源的稳定消纳需求,结合当下电氢循环转换效率低的特点,面向不同低碳零碳应用场景,研究分布式电热氢联产系统的多能高效协同技术,具体包括:研究分布式电热氢联产系统的参数化设计方法;提出电氢转换系统的高效率综合热管理解决方案;开发电热氢联产系统的智能化集成能量管理终端;研发分布式电热氢联产系统的模块化样机;建立风光可再生能源耦合电热氢联产系统的应用工程示范。

实施年限:3年

4.5.3车载氢燃料电池动力与应急供电多源高效融合关键技术(项目类别:集中攻关)

研究内容:针对大功率、高体积和质量功率密度、多场景适用的绿色环保移动应急电源需求,开展车载氢燃料电池动力与上装氢燃料电池多源高效融合应急发电技术、控制策略和紧凑式集成研究。具体包括:氢燃料电池底盘动力系统与上装氢燃料电池及锂电池多源高效融合动力与发电技术研究;多源融合发电配置方法和优化设计技术研究;多源系统内部状态观测、动态特性优化和协同控制技术研究;多源系统的安全性耦合机制及快速保护技术研究;紧凑型多机燃料电池移动应急电源系统集成技术研究。

实施年限:3年

4.5.4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类别:集中攻关)

研究内容:针对新型电力系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技术,面向“氨-氢”能源结合分布式供能领域对高效、高安全性、零碳排放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发电系统需求,开展新型高效氨-SOFC发电关键技术与系统集成验证研究,具体包括:研制高效稳定的低温氨分解制氢催化剂;构建氨SOFC发电系统动态模拟仿真平台;研究氨SOFC发电系统高效热耦合集成及协同优化关键技术;研究氨SOFC发电系统“气-热-电”平衡管理系统及安全运行管控策略。

实施年限:3年

4.5.5高压大容量气态运输用储氢瓶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类别:集中攻关)

研究内容:针对我国现有气态氢气运输容器储氢密度偏低、容器容积较小、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等问题,研究适用于气态运输用的高压大容量储氢瓶。具体包括:基于温度变化机理、热力耦合失效行为的结构优化设计技术;多材质结构内胆制备和结构层多材质协同优化技术;组合阀等关键部件高集成、密封和制备技术;储氢瓶快速充放氢长周期疲劳寿命评估技术。

实施年限:2-3年

5.能源发展战略与体制机制

5.1能源发展战略

5.1.1新型电力系统成本疏导及价格形成机制研究(项目类别:集中攻关)

研究内容:针对新型电力系统的供电结构调整和建设投入增长,需要借助市场化改革,更科学合理地传导与分担发展成本,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资金与机制保障的问题,开展新型电力系统成本的科学疏导及价格机制研究。具体包括:广东新型电力系统成本变动分析-预测-评估模型研究;广东新型电力系统成本疏导及价格形成机制方案研究;引导促进灵活性调节资源发展的价格机制政策建议。

实施年限:2年

5.1.2能源经济数据价值体系及数据运营模式研究(项目类别:示范试验)

研究内容:针对能源经济数据价值体系不完备,数据运营模式尚未规范的问题,解决“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管理需求,更好的挖掘能源经济数据价值,发挥数据要素作用,开展创新能源经济数据评价体系及数据运营模式关键技术研究,具体包括:面向新型电力系统运营的能源经济数据价值评价体系;基于能源消费数据制度规范的能源经济数据安全与监管规则体系;能源经济数据常态化运营保障机制研究;基于能源经济数据的广东省疫情后经济运行态势的典型应用场景研究。

实施年限:2-3年

5.1.3新型电力系统下的粤港澳大湾区能源供应保障体系研究(项目类别:集中攻关)

研究内容:针对粤港澳大湾区新型电力系统能源供应形势与供应风险,聚焦电煤、发电用天然气,开展粤港澳大湾区能源供应保障体系研究,具体包括:中长期粤港澳能源供需形势与存在风险研究;大湾区能源发展情景设计;新型电力系统下的粤港澳大湾区能源供应结构转型指标及路线研究;粤港澳大湾区煤炭和发电用天然气供应保障体系;考虑一次能源市场价格波动及电力市场发展对粤港澳大湾区能源体系影响的电力市场建设需求及配套政策建议。

实施年限:2年

5.2电力市场交易

5.2.1新型电力系统下促进多维目标协调发展的发电容量充裕度机制(项目类别:集中攻关)

研究内容:针对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绿色、高效等多维目标协调考虑,以及电力中长期市场和现货市场协调发展的要求,研究促进各类电源协调发展的发电容量充裕度机制,具体包括:研究兼顾市场资源配置作用与政府多维目标管制作用的混合电力市场体系构架;研究促进充足、合理、经济发电投资的发电容量充裕度机制设计方法及评估体系;提出广东发电容量充裕度机制的具体设计;基于广东实际数据对所提出的相关机制进行仿真和验证。

实施年限:3年

5.2.2促进储能价值发挥的市场关键机制研究(项目类别:集中攻关)

研究内容:针对新型电力系统下储能的类型多样、价值多元,当前的电力市场竞价、出清及结算机制不适应储能特点的情况,研究建立促进储能价值充分发挥的新型电力市场关键机制,具体包括:电力市场中不同竞价机制评估理论和方法;考虑多种储能弹性能量需求的电能量市场报价机制、出清机制及结算机制;考虑储能多元价值的新型辅助服务产品设计及交易报价、出清及结算机制设计。

实施年限:2年

5.2.3新型电力系统中需求响应激励机制的研究(项目类别:集中攻关)

研究内容:针对当前电力市场体系缺乏适配大规模分散可控负荷进行需求响应的激励、交易、结算和调度管理机制的问题,研究新型电力系统中配网侧海量可控负荷参与的需要响应激励机制,具体包括:研究适合海量可控负荷参与,面向削峰、填谷、新能源消纳和电网阻塞等的激励型需求响应机制;研究省、地两级电网多种不同应用场景下需求响应与电网其它灵活可控资源的协同交易和调度方法;研究激励需求侧资源主动参与调节的现货市场交易和价格机制。

实施年限:3年

5.3电碳市场协同

5.3.1面向电-碳协同优化的电力用户碳减排方法与增值服务技术研究(项目类别:示范试验)

研究内容:为实现电碳协同下企业用户(特别是重点控排企业)最优节能减排,研究电力用户碳减排方法及增值服务业务模式。具体包括:电-碳能源政策/市场对企业用户碳减排意愿的影响分析;评估企业用户间绿电互动共享交易的碳减排潜力;研究多企业用户电-碳协同优化共享方法;研究“供电+碳减排+能效服务”电-碳协同增值服务模式;开展碳减排方法与增值服务试点应用。

实施年限:2-3年。

5.3.2面向电碳耦合市场的电力生产主体决策模拟分析技术(项目类别:集中攻关)

研究内容:针对电力生产主体生产行为与减碳路径受到复杂的外部因素影响而难以分析预测的问题,研究面向电碳耦合市场的电力生产主体决策模拟分析技术,获取其最优的生产行为与交易行为。具体包括:研究单一发电主体的决策过程,构建智能体模型;研究电碳市场的交易模式和耦合关系,构建多主体多市场联合博弈框架;研究电力市场和碳市场规则,建立市场规则到结果间的映射关系;分析发电主体利益最大化的生产与交易方案。

实施年限:2-3年。

6.共性关键支撑技术

6.1发电数字化智能化技术

6.1.1大功率多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系统性能评估与健康管控(项目类别:示范试验)

研究内容:针对分布式大功率多堆SOFC发电系统接入以满足源网荷储高效协同需求,研究大功率多堆SOFC发电系统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具体包括:研究基于智能感知、数据驱动等技术实时状态在线监测以及动态分配与协同优化技术;研究面向用户负荷特征的模型预测及智能调度策略;研究面向多堆SOFC系统故障诊断定位、退化寿命预测技术;研究大功率多堆SOFC发电系统在“热-电-气”强耦合下的健康管控机制、性能评估、动态优化技术;研究多堆SOFC发电系统智能传感器网络与通信技术融合的远程运维技术。

实施年限:2-3年。

6.1.2抽水蓄能电站设备全景数据分析评估及检修决策辅助系统研发(项目类别:集中攻关)

研究内容:针对抽水蓄能电站设备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缺少统一的技术标准、设备多源多维状态数据分析算法尚待深入、检修决策智能辅助不足等问题,开展抽蓄电站全景数据分析、评估及检修决策技术体系的研究和应用,具体包括:构建抽蓄电站多源多维异构数据的广域标准化信息模型;研发适用于抽蓄电站数据分析的智能算法工具;研发抽蓄电站各系统的设备状态评估模型;研发抽蓄电站关键设备数字孪生体;提出设备故障快速诊断方法;研发基于RCM(以可靠性为中心的检修策略)和状态分析的抽蓄电站设备智能运维决策方法及检修决策辅助系统。

实施年限:3年。

6.2电网数字化智能化技术

6.2.1 基于人工智能的复杂电网调度决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类别:示范试验)

研究内容:针对新能源、储能等快速发展导致电网日趋复杂、传统人工调度模式难以适应的问题,研究基于人工智能的复杂电网调度决策关键技术,具体包括:搭建融合电力系统分析仿真软件的人工智能训练环境,分析提取历史调度决策样本典型特征;研究基于西电东送大电网模型及广东受端电网特征的AI调度决策智能体;研究含分布式新能源、虚拟电厂等新兴主体的广东地区配电网AI调度决策技术;研究云边协同的AI调度决策交互技术,云端系统完成智能体训练并上架,边缘端系统下载智能体并进行本地应用。

实施年限:2-3年

6.2.2新型电力智能设备近场网络攻击及防护技术研究(项目类别:集中攻关)

研究内容:针对暴露在户外的新型电力智能设备因“物理可接近性”强容易遭受黑客近场攻击并成为入侵电网监控系统入口的问题,研究针对海量智能设备的近场攻击及防护技术,具体包括:分析基于ATT&CK攻击向量和攻击模式的户外电力智能设备近场网络安全脆弱点及攻击路径;研究基于零信任架构“永不信任,持续认证”和轻量即插式的户外电力智能设备近场接入认证机制;研究基于卫星定位、导航、时钟同步等技术的户外电力智能设备近端防干扰、防欺骗技术;研发电力智能设备近场防护模块。

实施年限:2年。

6.2.3电网三维数字化网架实时动态构建技术研究(项目类别:应用推广)

研究内容:针对满足生产机巡智能化巡视检修、基建生产全过程移交贯通的三维建模需求,开展三维实时动态电网网架构建技术研究,具体包括:研究满足生产机巡智能化巡视检修的三维点云数字化网架快速构建技术;研究基建生产全过程移交贯通的厘米级高精度三维数字化输电线路、变电站快速构建技术;研究基于统一物联模型的三维实时动态电网构建技术;研究超大型三维电网系统拓扑即时重构、即时渲染与云渲染融合技术;研究融合调度实时运行数据、三维数字地形等多工况、多尺度的实时安全距离快速分析技术。

实施年限:3年。

6.2.4基于携能通信技术的MESH终端监测网络研究与应用(项目类别:应用推广)

研究内容:针对终端大规模传感网络铺设时存在节点设备数量多、并发信息回传数据量大、通信监控组网灵活性不高的突出问题,研究基于无线携能技术的自主化低功耗MESH通信系统,具体包括:研究高部署效能的携能-MESH通信网络架构;研究多路信能传输感知的MESH网络干扰控制算法;研究宽动态功率范围的高效电磁收发系统;研究能量自给型多任务融合MESH终端设备;研究多级信能配比可控的动态调制方案。

实施年限:2-3年。

6.3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

6.3.1用于胺法碳捕集的复合胺溶剂耦合工艺及设备研究(项目类别:示范试验)

研究内容:针对胺法碳捕集工艺能耗偏高的问题,研究降低胺法碳捕集系统能耗的节能工艺及设备优化相关技术与示范,具体包括:研究基于级间冷却、MVR热泵及分级流解吸等多种节能工艺的耦合的节能工艺包技术,使整体胺法捕集二氧化碳的再生能耗小于2.4GJ/tCO2;建设用于测试碳捕集吸收剂的大、中、小梯级化测试测试平台和标准化文件;研究整个胺法捕集的化工流程、关键设备的流场分布、内件优化技术,研究胺溶剂在不同条件下的原子和电子尺度下微观反应机理。

实施年限:2年。

6.3.2基于燃煤烟气的电厂固废动态碳化养护与高值化利用研究(项目类别:示范试验)

研究内容:针对燃煤电厂CCUS降碳与固废资源化利用耦合实现减排的需求,研究直接利用电厂烟气中的CO2来养护混凝土制品以及制取纳米碳酸钙的技术,具体包括:研究燃煤机组的低浓度的烟气和通过CCUS捕集到的高纯度CO2进行合适的配比之后,用于电厂的固体废弃物粉煤灰、灰渣和固体硫酸钙制成的混凝土制品的动态的碳化养护技术;研究利用粉煤灰、灰渣生产高值化的纳米碳酸钙联产CO2吸附材料的技术;建设一套中试实验装置,设计年生产能力为混凝土灰砂砖等500-1000立方(1000吨-2000吨/年),进行低碳混凝土制品配合比、低碳混凝土制品碳化养护以及纳米碳酸钙的小规模生产示范。

实施年限:2年。

6.3.3基于燃气机组的兆瓦级天然气化学链燃烧源头碳捕集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类别:示范试验)

研究内容:针对燃气发电机组碳捕集技术难点,研究天然气化学链燃烧碳捕集技术,具体包括:研发廉价、低成本、高效氧载体配方与规模化制备工艺;研制兆瓦级化学链反应装备,完成关键技术研发和示范验证,规模达到国内最大;开发“零碳”水蒸气辅助发电系统;从技术指标、经济指标等多角度整体分析评价项目经济性的重要因素,从而指导技术可持续商业发展。

实施年限:3年

6.4电碳耦合技术

6.4.1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制造企业集群全链条碳减排动态定量评价技术研究(项目类别:示范试验)

研究内容:针对目前制造企业碳排放核算方法单一、难以有效支撑制造企业集群精准减碳效果评估等问题,开展全链条碳减排动态定量评价技术研究,具体包括:研究新型电力系统下输配电力碳转移表征技术及发电碳排放在输配电网的时空转移及变化规律;提出以电能消耗为主的典型制造企业生产全流程碳排放动态核算方法,开发区域工业企业碳排放监测与动态评价系统;研究制造企业集群电力碳排放预测技术与碳减排效果定量评价技术,提出面向减排目标的制造企业集群协同降碳优化技术方案。

实施年限:3年。

附件2

广东省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创新项目

实施管理工作指引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促进电力高质量发展的工作部署,充分发挥技术创新在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中的先导引领作用,规范开展《广东省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创新研究指南》项目实施管理工作,制定以下工作指引。

一、工作目标

针对《广东省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创新研究指南》中绿色低碳电源、柔性互联智慧安全电网、开放互动多能互补用电、新型储能与氢能、能源发展战略与体制机制、共性关键支撑技术等六大领域,按照“集中攻关一批、示范试验一批、应用推广一批”的整体思路推进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创新研究,规范开展集中攻关、示范试验和应用推广等各类项目申报、评审、确定及实施监测等工作,支撑构建全省新型电力系统,推动新型电力系统上下游产业发展,促进电力高质量发展,助力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项目类型

(一)集中攻关类。

主要面向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创新前沿,围绕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网、源网荷互动、新型储能与氢能、电力市场等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开展攻关研究,形成具备示范前景与推广价值的原创性成果。

(二)示范试验类。

主要针对我省能源电力领域绿色低碳转型的紧迫需求,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应用示范,在重点领域部署开展关键技术装备集成示范,提供系统解决方案,推动形成一批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可复制、可推广的范本。

(三)应用推广类。

主要聚焦新型电力系统技术装备重大创新的市场化推广,依托具有市场前景的试点应用或示范工程,逐步推进规模化的技术装备产品应用,带动产业发展,实现市场价值。

以上项目类型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三、申报要求

(一)基本要求。

集中攻关类项目,申报材料中应着重阐明战略意义、技术关键点及难点、技术创新性、示范应用前景等方面内容;示范试验类项目,申报材料中应着重阐明产业发展需求、技术先进性、预期效益、示范试验条件等方面内容;应用推广类项目,申报材料中应着重阐明市场需求、推广应用路线、推广应用规模、预期收益回报等方面内容。

(二)申报条件。

1.项目可采用独立或联合方式进行申报,除牵头单位外,参与合作研究单位原则上不超过2家。

2.项目牵头单位应为广东省内注册的能源电力企业或全国范围内(含港澳台)的高校科研机构等,具备开展项目所需的创新研究能力及管理条件,集中攻关项目成果应形成广东应用建议或方案,示范试验、应用推广项目成果应在广东应用落地。

3.项目负责人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广东省内注册的能源电力相关企业或全国范围内(含港澳台)高校科研机构全职在岗人员。

2)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

3)具备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和研究能力,并能保障在申报项目上的研究投入时间。

4)指南中规定的其他条件。

主持过国家、省部级或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基金项目)者优先。同一项目负责人申报项目数量不能超2项。

4.项目第一申请人应是所申请项目的实际负责人。参与者与第一申请人不是同一单位的,参与者所在单位视为参与合作研究单位。

(三)其他相关要求。

1.申请人应当按照年度项目指南要求,通过所在依托单位申请项目。申请人需要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依托单位应当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合规性进行审核。

2.依托单位应建立完善科研伦理和科技安全审查机制,防范科研伦理和安全风险,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审查和过程监管。依托单位应在推荐项目时签订科研诚信和科研伦理承诺书。

3.项目申请截止之日起45个自然日内完成申请材料的初步审查。

1)符合本要求和指南规定的,予以受理。

2)不符合本要求和指南规定的,不予受理,通过依托单位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依托单位或申请人如有异议,可在收到通知后7个自然日内以书面形式提出复审申请。广东省电力规划研究中心在收到复审申请之日起30个自然日内完成审查,审查认为原不予受理决定符合相关规定的,维持原决定;审查认为原不予受理决定有误的,撤销原决定。

四、项目评审

按照“科学、公正、择优”的原则,制定项目评审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实现评价科学性。强化同行评议,规范评审程序,严格评审纪律,加强廉洁风险防控,确保评审的公正性、客观性。

(一)广东省电力规划研究中心负责组织评审专家对项目进行评审。

(二)评审专家对项目应当从科学价值、创新性、社会影响以及研究方案的可行性等方面进行独立判断和评价,提出评审意见。

(三)根据申请材料的专业领域和有关评审要求将项目进行分组,遵循随机、回避、轮换、专业匹配等原则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不少于5名专家进行评审。对于需要会议答辩的项目,广东省电力规划研究中心应当提前10个自然日通知项目依托单位及申请人。申请人原则上应亲自答辩;确因不可抗力不能到会答辩的,经批准可以视频答辩或委托项目组成员代为答辩;无故不参加答辩的,视为放弃申请。

(四)根据评审结果和统一排序规则,对项目进行排序,按照竞争择优原则形成评审结论。项目评审通过应当获得半数以上专家同意立项意见。专家评审意见依申请可向申请人反馈。

(五)拟立项项目依照程序进行公示。公示内容包括项目名称、依托单位名称、项目负责人等。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

(六)在拟立项项目公示期间,依托单位或申请人有异议的,可实名提出书面申诉,广东省电力规划研究中心依据有关规定复查后书面反馈申诉处理结果。对评审专家的学术判断有不同意见的,不得作为申诉的理由。

五、项目立项

(一)公示无异议后,广东省电力规划研究中心将立项评审结果报广东省能源局,广东省能源局按规定程序下达项目立项计划通知。

(二)项目计划下达后,各单位结合项目研究实际开展计划任务书编制,并于30个工作日内将项目计划任务书报广东省电力规划研究中心备案。

(三)相关责任主体签字盖章后的任务书将作为项目实施、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的依据。

(四)任务书签订过程中,不得调整项目申请时约定的内容。在规定期限内未完成任务书签订且未说明理由的,视为放弃项目,项目予以撤销。

(五)项目负责人应当按照任务书要求,组建项目团队,开展项目研究,做好项目实施情况的原始记录。依托单位应做好项目实施人财物支持,监督项目负责人建立科研管理日志制度,据实记录科研活动,规范过程管理。

六、项目变更与终止

(一)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变更项目任务书内容的,由项目负责人在项目执行期内提出变更申请。

1.延期变更。项目负责人在任务书约定时间内无法完成项目的,应当在到期前提出延期申请,由广东省电力规划研究中心审批。申请延期每次不超过1年,总计不超过2次。

2.承担单位变更。项目承担单位变更须经原项目承担单位、变更后的承担单位协商同意后提出申请,报广东省电力规划研究中心审批。

3.负责人变更。项目负责人由于工作调动、出国(境)、死亡伤病及其他重大原因导致无法继续履行工作职责的,可申请变更项目负责人,由广东省电力规划研究中心审批。变更后的项目负责人基本条件应具备与原负责人相当的专业技术能力和资格,与原负责人在同一承担单位任职,且符合限项申请规定。

4.研究内容变更。变更项目研究任务、目标及考核指标等,由广东省电力规划研究中心审批。调整变化较大的,由广东省电力规划研究中心组织专家对变更的合理性和合规性进行咨询论证。

(二)因项目负责人工作调动、出国(境)、死亡伤病及其他重大原因导致无法履行工作职责且无法变更项目负责人的,或因不可抗力导致项目无法完成的,可由依托单位提出项目终止申请,经广东省电力规划研究中心审批后,终止项目,不纳入科研诚信管理。

(三)如项目发现以下重大风险和问题的,启动项目终止程序,由广东省电力规划研究中心提出终止结题建议并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的,终止项目。

1.项目承担单位或负责人拒不配合在规定时间内申请验收的;

2.经证明项目技术路线不合理、不可行且无替代方案,或项目无法实现任务书规定的进度且无改进办法的;

3.出现严重知识产权纠纷的;

4.完成项目研究任务所需的条件无法落实的;

5.组织管理不力或发生重大问题导致无法进行的;

6.项目承担单位已被撤销、注销或无法取得联系的;

7.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严重违规违纪、科研不端、有违科研伦理行为,且不按规定进行整改或拒绝整改的;

8.其他严重影响项目任务书履约的。

对发生上述1、3、5、6、7、8类行为的,对有关单位和人员进行科研诚信管理。涉嫌违法犯罪的,应移送有关国家机关依法处理。

七、项目实施监测

强化统筹协调保障、动态监测评估、项目实施监管等全周期管理。建立集中攻关、示范试验和推广应用项目库,实施分类监测管理。

(一)广东省电力规划研究中心定期收集项目实施进展报送广东省能源局。针对集中攻关类项目,收集整理技术攻关内容、实施责任主体、关键技术指标等信息,并持续跟进项目研究进展与阶段成果;针对示范试验类项目,收集整理示范试验内容、实施责任主体、技术经济指标等信息,并持续更新示范试验所处阶段与阶段成果;针对推广应用类项目,收集整理推广应用基础、实施责任主体、预期规模效益等信息,并持续跟进项目推广应用情况。

(二)依托广东省能源经济大数据平台,建立项目进展定期报送制度和项目实施监测台账,组织项目实施主体完成信息上报工作,项目实施主体按季度填报项目进展情况和后续工作安排,形成常态化的项目信息进展上报机制。省电力规划中心定期上报项目完成情况,编制年度项目实施监测报告,并提出项目库内容调整、重点监测范围及技术装备应用推广方向等方面建议。省能源局根据监测项目实施情况并征求有关方面意见,动态调整项目库。

(三)省能源局会同省电力规划中心组织开展项目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项目实施情况评估成果将作为项目实施、指南修订、项目库调整及推广应用的重要依据。

八、总结推广

(一)结合项目实施和评估情况,积极推动具有重大战略价值和市场前景的新技术开展试点示范,优先推荐参加国家、省级相关科技创新、标准等奖励评选,支持推荐纳入国家级、省级示范项目及相关规划。

(二)支持成果突出的实施主体牵头或参与国家、省级能源科技创新任务,充分发挥行业引领的示范作用。支持技术先进项目产生相关标准优先纳入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

(三)支持项目成果优先纳入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清单、能源产业技术装备推广指导目录,推动产业化推广。

(四)支持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推送项目清单,对符合条件的项目,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加大能源科技投入强度。

(五)针对项目中实现的重大突出成果,先进可靠、应用前景广阔的技术和商业模式、标准规范,加大经验总结和宣传推广。

九、组织保障

(一)广东省能源局负责统筹协调项目发布、实施、监测等管理工作,定期协调推进项目实施,及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

(二)广东省电力规划研究中心是项目管理机构,受广东省能源局委托,负责指南编制及项目申报受理、立项评审、实施监测等过程管理工作。

(三)项目的申请受理、立项评审、实施监测等过程原则上由广东省电力规划研究中心统一实行线上管理。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