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云南:大力推进数字化绿色智能电网建设 积极推行无人机布线(5)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云南省人民政府    2022/5/23 16:29:21  我要投稿  

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收集处理。统筹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利用设施建设,提升收集、处置与利用能力,实现处置能力与产废情况总体匹配。提升企业、各类开发区危险废物自行处置利用能力,健全收运体系,开展危险废物集中收集贮存试点。健全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体系,提升县(市、区)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能力。完善医疗废物应急处置物资储备体系,保障重大疫情医疗废物应急处置。提升危险废物监管、处置利用和环境风险防范预警与应急管理能力。深入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与专项整治,建立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白名单”制度,严厉打击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等违法犯罪行为。

aaa.png

进一步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控。以重点重金属污染物减排为抓手,深入开展重点行业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有效管控重点区域重金属污染。完善全口径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加强重金属污染物减排分类管理,推行企业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严格重点行业企业准入管理,优化涉重金属产业结构和布局,依法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加强重点行业企业清洁生产改造,推动重金属污染深度治理,开展涉镉涉铊涉锰企业排查整治行动,加强涉重金属固体废物环境管理,推进涉重金属历史遗留问题治理。开展尾矿库污染治理,加强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

sss.png

重视新污染物治理。开展新污染物筛查与评估,建立清单,制定实施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开展化学物质生产使用信息调查。针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等新污染物,实施调查监测和环境风险评估,建立健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产品质量标准中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含量限值,对使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或在生产过程中排放新污染物的企业,全面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加强石化、涂料、纺织印染、橡胶、农药、医药等行业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管控。

第四章 争当生物多样性保护排头兵

进一步彰显云南生物多样性优势,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全面提升“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世界花园”的影响力,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建立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样板区。

第一节 持续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

优化就地保护体系,完善迁地保护体系,加强生物遗传种质资源保护,巩固我国重要生物多样性宝库优势。

优化就地保护体系。优化调整自然保护地,加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监管。依托“三屏两带多点”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生态廊道,促进物种迁徙和基因交流。合理布局建设物种保护空间体系,重点加强珍稀濒危动植物、旗舰物种和指示物种栖息生境保护。完善建立保护点或保护小区,加强珍稀濒危特有物种、极小种群物种和重要遗传种质资源的抢救性保护和恢复。持续推进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城市绿地等保护空间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完善和落实自然保护地设立、晋(降)级、调整和退出制度。

完善迁地保护体系。加强现有植物园、树木园、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中心、保育救助站、增殖站(场)、繁育基地等的建设。科学规划、完善迁地保护体系,重点在滇东北、滇东南、滇西北、滇西等布局新建一批迁地保护设施,填补重要区域和重要物种的迁地保护空缺。科学开展珍稀濒危特有动植物、极小种群物种的迁地保护,构建珍稀濒危动植物、旗舰物种和指示物种的迁地保护群落。对于栖息地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重点物种,加强其替代生境的研究与示范,推进人工繁育野化回归工作。抓好迁地保护种群的档案建设与监测管理。

加强生物遗传种质资源保护。健全种质资源保护体系,以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为重点,进一步完善种质资源库(场、区、圃)、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等建设,加强对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科研价值物种种质资源的离体保存。以高黎贡山等地区为重点开展野生生物种质资源调查。开展野生中药材、花卉、菌类等种质资源调查与保护,建立古茶树资源保护库,加强古树名木保护。

第二节 建立健全生物多样性监管体系

以有效应对挑战、全面提升保护水平为目标,进一步提高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水平。

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评估。推进重要生态功能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持续开展农作物、畜禽品种、药用植物、野生菌种等生物遗传和种质资源以及相关传统知识的调查、编目,建立生物多样性数据库与监管信息系统。定期更新生物物种名录、生物物种红色名录、外来入侵物种名录、重点保护动植物物种名录。构建生物多样性定位观测网络,加强典型生态系统、重点保护物种和重要生物遗传资源的观测,开展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观测与研究。推动生物多样性监测现代化,加强生物多样性数据共享,建立预警技术体系和应急响应机制。探索建立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评估标准体系和评价技术规范,定期发布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综合评估报告,开展大型工程建设、资源开发利用等专项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开展外来物种入侵、气候变化以及自然灾害等对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评估。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监督管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能力建设,推动建立重要保护物种栖息地变化及生态破坏定期遥感监测机制,加大对危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等行为的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力度。在金沙江、滇池等重点水域和问题突出的其他水域,定期组织开展河湖禁渔或禁渔期专项执法行动。健全多部门联合执法联动机制,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严肃查处危害生物多样性的违法行为。

第三节 推进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

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的原则,充分发挥云南生物多样性优势,积极推动生物资源创新开发利用,大力促进生物经济发展,让良好的生物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造福各族人民。

加强生物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技术研究。加强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技术研发,支持生物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科技转化平台建设,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加强对已知和具有潜在经济价值物种的开发利用研究,大力开展对新作物、新品种、新品系、新遗传材料的调查研究。加大云茶、云花、云药等高原特色产业的品种选育繁育力度,创新培育自主优良品种。加强生物多样性服务功能修复和提升的系统性技术攻关,推进技术集成和管理创新。

大力发展特色生物资源产业。大力促进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发展生物经济。加强生物多样性开发利用科技成果推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生物医药、花卉等生物产业。继续推进三七、天麻、滇重楼等道地药材标准化种质基地建设,壮大绿色健康产业。稳定甘蔗、茶、咖啡、天然橡胶等作物种植面积,加强品种创新,提高经济价值。推动传统果蔬、食用菌、畜产品精深加工业不断壮大。大力发展油料、香料、坚果等特色林木种植。积极培育花卉园艺产业,拓展延伸高附加值产业链。推动发展生物资源培育利用、生物质转化利用、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绿色产业。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地特许经营制度。

第四节 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再上新台阶

立足优势,突出重点,打造亮点,擦亮名片,巩固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的优势地位,争当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引领者和合理利用的典范。

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制度。认真执行《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及相关法规,研究制定生物安全管理、野生植物保护、外来物种管理、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管理、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保护、生态廊道建设管理等地方性法规。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委员会统筹协调机制,建立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补偿制度,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推行森林、河流、湖泊、草原等生物栖息地休养生息支持政策和制度,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监管制度体系。

深入开展国际合作。深化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成果,贯彻落实“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积极参与各类国际组织、机构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治理活动,继续加强与东盟、大湄公河次区域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交流合作。通过双边、多边合作平台,推动知识、信息和科技交流与成果共享,推广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成功案例,提升国际影响力。积极参与打击跨境生物资源贸易犯罪国际专项联合执法行动。

推进生物多样性主流化。推动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各地区各有关领域中长期规划,编制《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规划》。搭建生物多样性保护公众参与平台,打造城市生物多样性“示范窗口”,建设一批生物多样性科普基地,积极推动国家植物博物馆建设。推动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进入企业的规划、建设与生产过程,以及公众的日常生活。进一步加大对生物多样性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知识、重大成果的宣传普及力度。加强生物多样性知识培训,引导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营造全民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良好氛围。

ddd.png

第五章 争当生态安全体系建设排头兵

围绕全面构建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广泛推行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安全保障,增强重点区域生态功能,增值生态资产,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保障国土生态安全。

第一节 完善生态安全屏障体系

科学构建基于主体功能区划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健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严格生态空间管理,严防挤占生态空间,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和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建立完善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修复格局。落实国家生态安全战略,加强以青藏高原东南缘生态屏障区、哀牢山无量山生态屏障区、南部边境生态屏障区、以金沙江为主的干热河谷带、滇东滇东南石漠化带、高原湖泊及重要自然保护地“三屏两带多点”为重点的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协同推进怒江、普洱—西双版纳等生态廊道及老君山、哀牢山、乌蒙山等重要生态节点建设。健全区域联动机制,提高生态风险预警防控能力。科学评估调整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优化完善自然保护地空间布局,落实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强化河湖岸线空间管控,编制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加强河湖岸线执法监督,建立全河道治理、岸线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机制。

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科学划定自然保护地类型和范围,构建统一的自然保护地分类分级体系。将生态功能重要、生态系统脆弱、自然生态保护空缺的区域纳入自然保护地体系。推动亚洲象、高黎贡山、普达措等创建国家公园。完善自然保护地基础设施,推进自然保护地标准化建设。依法解决自然保护地历史遗留问题。

第二节 着力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着力提高生态系统质量,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促进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实施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实施《云南省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推动森林保护修复和质量提升重点工程建设。全面推行林长制,加强天然林保护、公益林管护,继续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持续开展绿美云南建设,深入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以长江上游重点生态区、青藏高原东南缘生态屏障区、高黎贡山、赤水河流域(云南段)、九大高原湖泊流域等区域为重点,加强重点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加强金沙江干热河谷区、高寒山区等困难立地区域的植被恢复。加强对潜在石漠化地区的监测和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促进城市生态修补与修复。坚持因地制宜,积极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形成与周边生态环境相协调的修复成效,“十四五”期间完成矿山恢复治理面积7500公顷。

强化重要湿地保护恢复。加强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等建设,形成覆盖面广、连通性强、层级合理的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实施湿地保护恢复工程,以长江重点生态区、重要湿地、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等为重点,对集中连片、功能退化的湿地进行修复和综合整治,稳步提升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和质量。推进纳帕海、拉市海、大山包、碧塔海等国际重要湿地及其他小微湿地保护修复,不断提升湿地生态质量和功能。全面提升湿地保护管理能力和水平,建立完善湿地监测和分级管理体系。

强化沿边一线生态建设。强化生态安全屏障规划和项目在沿边一线的推动落实。以南部边境生态屏障区为重点,实施天然林保护、退化林修复、退耕还林、湿地保护恢复等,强化边境生态安全建设。加强旗舰物种生境保护恢复,推动沿边地区生物多样性廊道建设。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强化沿边一线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第三节 统筹防范自然生态环境风险

坚持底线思维,牢固树立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重要组成部分的生态安全观,切实把生态环境风险纳入常态化管理,系统构建全过程、多层次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体系,争当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风险排头兵。

强化生态环境风险防范。坚持常态化全面梳理排查风险隐患,突出重点领域和重点问题,组织开展全面排查、专项排查、重点抽查、跟踪复查。加强环境风险评估研究,建立风险隐患排查清单,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应急能力建设,完善应急预案管理。

加强生物环境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生物环境安全评估与监管技术支撑体系,加强外来物种、疫源疫病、转基因生物环境释放等风险监测与评估,强化生物种质资源和遗传资源安全管理,保障生物和生态环境安全。聚焦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生态涵养区等重点生态区域,开展重大外来入侵物种综合防控,遏制扩散蔓延趋势。持续开展自然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调查、监测和预警,加强风险评估管理,及时更新外来入侵物种名录,实施分级防控。加强边境地区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强化重点生态区域检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物技术环境安全监管,建立健全生物技术环境风险控制体系。建立检疫御灾体系,推进部门间检疫执法联动常态化、制度化,推动区域间联检联控。加强基层应急防治物资储备库等建设,健全生物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置机制。

提高各类自然灾害防御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推动防灾减灾从应急救灾向自然灾害风险管控转变。做好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有关工作,开展重点隐患调查评估,提高科学防范应对能力和统筹防治水平。大力推动数字技术在防灾减灾预警预报、监测分析等方面的应用,构建完善防灾减灾大数据平台,开展常态化精密预警智控。建立防灾减灾救灾专家库,强化应急救援队伍和指挥体系建设,培育壮大应急管理人才队伍。加强防灾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防灾减灾科普力度,强化基层防灾减灾救灾网格化管理。落实防灾减灾救灾属地管理责任,加强各地区各部门协同联动,完善应急保障要素配置机制。

rrr(1).jpg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