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广西: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发展意见 开展物联网节能降耗、虚拟电厂、智能电网示范建设(2)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大数据发展局    2022/5/5 19:04:11  我要投稿  

(十五)建立科学完备的数据要素监管体系

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妥善处理数据所有权、管理权、使用权、收益权之间的关系。建立数据要素市场治理工作机制,将数据要素市场监管与治理活动纳入市场经济监督管理体系。建立数据交易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加强数据市场安全风险预警,防范数据要素市场重大风险。搭建数据流通监管平台,加强数据流动监测、业务协同监管和数据交易安全监管。建立数据要素市场主体自治机制,推动各类数据要素流通平台型企业、第三方数据服务企业等关键主体参与数据要素市场治理。

五、构筑数字化转型“新基座”

(十六)部署绿色低碳的算力基础设施

优化壮美广西·政务云体系。强化云网统筹集约建设和管理,以需求为导向持续强化政务云扩容,开展壮美广西·政务云提升工程,持续推进非涉密信息系统迁移上云。建立壮美广西·政务云资源统一调度规则,完善云资源使用监管体系,持续提升云资源使用效率。

统筹建设新型数据中心。加快智能计算中心、边缘数据中心等建设,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强化区域合作,积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数据工厂”和“东数西算”产业转移高地。推动数据中心节能增效,整合规模小、效益差、能耗高的数据中心,加快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

(十七)打造高速泛在的网络基础设施

优化政务网络体系。推进广西电子政务外网迭代升级改造,提升政务网络承载服务、智能化运维和安全防范水平。扩大电子政务内外网覆盖范围,实现自治区、市、县、乡级电子政务外网横向全覆盖。全面推进党政机关及隶属管理的企事业单位接入电子政务外网,统一使用本级电子政务外网互联网出口。

加快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升级。充分发挥南宁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作用,探索推进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试点建设,持续扩容互联网省际出口带宽。协同推进“双千兆”网络建设,加快5G网络规模化部署,推动面向智能制造、数字治理、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领域的 5G专网建设。到2025年,千兆光纤实现城乡基本覆盖,5G 网络全面覆盖城市和乡镇,固定和移动网络普遍具备“千兆到户”能力。

(十八)建设全域感知的融合基础设施

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培育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一批行业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 聚焦工业园区、产业园区建设面向区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面向特定技术领域的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优化广西工业互联网云平台、广西工业互联网创新体验中心(梦工厂)等基础性平台功能。持续培育和引进一批工业互联网服务商,完善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提升服务供给能力。加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的建设、运营和推广应用,到2025年,全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公共服务节点数达到6个。

加快传统基建数字化改造和智慧化升级。加强在交通、能源、水利、市政、环保等领域规模部署应用智能感知终端,推动跨区域、跨终端、跨应用无缝联接,形成物联网、5G、北斗协同的新型传感网络。推进公路、铁路、城市轨道、港口、航道、机场等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改造,推广智能轨道交通,加快车联网设施部署,支持柳州市创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

(十九)筑牢可信可靠的数字安全防线

健全网络安全制度体系。强化安全技术措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推动安全与应用协调发展。贯彻落实国家网络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压实网络安全主体责任,健全安全等级保护、信息系统分级保护、风险评估制度、预警和应急处置制度,推动行业组织建立健全本行业的网络安全保护规范和协作机制。

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建设广西数字政府一体安全平台,开展广西数字政府一体安全检查和攻防演练,健全安全防护常态化机制。加快推进灾备体系建设,持续提升全方位安全防护能力。加强信创技术产品推广应用,增强安全预警和溯源能力,持续提升整体防护水平。

构筑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防护体系。完善数据安全保障、应用风险评估及安全审查制度。健全安全防护常态化机制,加强安全可靠技术和产品推广应用,增强安全预警和溯源能力。探索完善数据跨境流动安全管理相关制度规范,推动提升重要设施设备的安全可靠水平,增强重点行业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强化个人信息保护,规范身份信息、隐私信息、生物特征信息的采集、传输和使用,加强对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安全监管能力。

(二十)优化数字化转型发展政策环境

加强政策保障。建立完善与数字化转型发展相适应的制度规范,完善数字规则。加强大数据有关立法,加快制定数字经济示范区建设有关支持政策,推动数字领域优惠政策落实落地。建立健全数字经济统计、运行监测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实施包容审慎、支持创新的监管制度,试点“监管沙箱”等创新机制。探索建立“首席数据官制度”。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推动政府和国有企业、社会组织、企业团体建立数字化转型“揭榜挂帅”机制,支持和鼓励市场主体参与各类数字化公共平台建设和数字化转型场景运营。

加大资金支持。完善信息化项目支持和资金管理制度,整合自治区本级各类政务信息化建设资金,纳入数字广西建设资金统筹,加大中国—东盟信息港和数字经济发展建设资金支持力度。鼓励各类合格投资者按市场化方式发起设立各类数字产业基金、科创基金,引导金融机构、社会资本加大对参与数字化转型发展企业的支持力度。

加强人才培养。加强领导干部数字化理念、数字化认知、数字化思维、数字化知识、数字化技能的培养,建立以干代训的工作机制。推进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干部双向挂职。创新人才培引留政策,支持柔性引进高层次数字人才团队。优化人才培养发展环境,健全技术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和激励分配制度。

六、全面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

(二十一)提升政务服务数字化水平

提升政务服务数字化效能。完善政务服务平台功能,优化审批数据流和业务流,扩大智能审批范围,持续集成套餐式服务和“扫码亮证”、“一证通办”、“无感通办”等应用场景。统一全区政务服务移动端,实现全区范围内“一次认证、一网通办”。扩大电子证照应用领域和“证照免提交”范围,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深入推进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 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

强化政务服务监督管理。深化“证照分离”改革,畅通商事登记、行政审批和事中事后监管全链条数据汇聚。完善政务服务平台“好差评”机制,强化企业和群众对服务绩效的评判。优化“12345”政务服务热线平台,深化“一点受理、跨市协办”“接诉即办” 服务模式,探索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跨省联动,完善群众诉求“一号响应”运行机制。

(二十二)深化社会管理数字化应用

发挥数字化在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职能的重要支撑作用,构建协同高效的政府数字化履职能力体系。围绕疫情防控、应急、生态、治安、边境管控等重点领域,打造一批数字化场景应用,提升社会管理效能。围绕满足整体智治、适应多病种的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建设完善广西疫情防控管理一体化平台。加强安全生产、自然灾害和城乡安全等应急领域风险监测和预警,推动相关数据跨部门共享,增强突发事件的预警响应和应急协同。加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能源等领域智能监测和智慧管理。加强公安大数据智能化应用,推进视频监控资源联网整合。加强中越边境、北部湾海域等重点区域防控,构建边防、海防、空防一体化预警监视网络。

(二十三)提高政府运行数字化能力

提高党政机关综合办公数字化水平。统筹推进党政机关协同办公应用集约化,完善全区统一的党政机关综合办公平台,加快推进全区统一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加快非涉密综合办公、远程会商、移动监管、政务督查等政务应用移动端建设。

强化政务信息公开数字化支撑。优化完善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加快政务新媒体矩阵建设,提供搜索即服务“一网通查”新体验。

(二十四)完善政府监管数字化手段

推进数字监管能力建设,建立完善以广西“互联网+监管”系统为核心的监管标准体系,完成各级监管部门的监管事项清单、数据库建设。持续完善广西“互联网+监管”系统功能,提高监管事项覆盖率。推动全区各部门监管业务系统全面对接广西“互联网+监管”系统,推动市场监督、生态环境、应急管理、住房建设等重点领域监管数据主题库的建设,构建全区重点监管领域数据“一张图”。加强非现场监管系统、监管执法智能化系统建设,推广移动化、智能化、特色化监管应用。

七、深入推进经济数字化转型

(二十五)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发展

统筹布局数字经济示范区。加快推进数字经济示范区建设,引导数字经济上下游企业加速集聚。统筹推动南宁、柳州、桂林、北海等数字经济示范区特色发展,协同发展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和数字化效率提升业。大力推进产业园区建设,打造数字经济创业创新高地和数字产业化主阵地。推进楼宇数字经济,培育楼宇数字经济发展生态圈。

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巩固发展信创产业生态,打造鲲鹏计算产业集群,培育一批本地信创领域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深化信创产品应用,打造自主知识产权拳头产品,推动产品持续迭代升级,鼓励“走出去”。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聚焦“芯空屏端网”产业链,重点发展智能终端、计算机和网络通信设备、新型显示等产业;打造汽车电子全产业链,加快发展数字制造产业;布局本地芯片封测、设计和宽禁带半导体、热管理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光通信、汽车电子芯片等。做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推进通用软件、工业软件发展,研发面向金融、教育等领域的高质量行业应用软件;强化本地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能力,积极推进高端知识型外包服务;支持企业研发面向东盟非通用语种的翻译软件和服务,鼓励推出一批网络实时翻译、语言包等特色小语种产品。支持发展机器视觉、元宇宙、量子信息等新兴数字产业,加快前沿技术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加速推动产业化发展。

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支持平台企业加强数据、产品、内容等资源整合共享,扩大服务覆盖面,引导平台经济规范有序发展。鼓励企业开放自身资源,深化共享经济在生产和生活服务领域的应用。加快优化智能化产品和服务运营,培育智慧销售、无人配送、智能制造、反向定制等智能经济。鼓励发展互联网医疗、线上办公等在线经济,完善“互联网+”消费生态体系,全面促进线上线下融合消费。推广众创、众包、众设等新模式,发展个性化设计、用户参与设计、交互设计等定制化服务,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

(二十六)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

加快推进工业数字化进程。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实施“上云用数赋智”工程。推动企业运用数字化提升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服务等各环节效能,推动实现工业产品普遍具备联网功能和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操作及管理。重点推进汽车、机械、制糖等传统优势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快柳州智能制造城、玉林先进装备制造城和南宁高端装备制造城转型升级,争创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基地。提升冶金、建材、化工、纺织服装、能源、制药等产业制造智能化水平。加快产业园区数字化改造,提升园区管理和服务能力。到2025年,建成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等项目10个,打造3—5个具有国内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大力提升农业数字化水平。开展“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打造一批智慧农业示范基地。深化农业大数据应用,建立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强化农业数字化管理能力,构建全产业链数据资源采集、分析、监测、预警体系。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全面深度融合,提升农业生产实时监控、精准管理、远程控制和智能决策水平。加快传统农机设施数字化改造,创建一批优势特色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提升农产品加工数字化水平,推进农产品品牌化和条码标识,建立信息化管理和营销系统。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培育发展订单农业、数字田园等新业态,推进农产品出村进城。

全力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和智慧物流,培育壮大一批跨境电商平台和本土跨境电商企业,构建面向东盟的“丝路电商”特色产业链群,加快推进智慧港口建设,推动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等地区重点物流园区数字化升级,构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智慧物流网络。实施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行动,持续优化桂惠通、桂信融、广西银税互动平台等应用,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能力。加快发展数字贸易,打造数字贸易服务集聚区。推动智慧节能应用,促进推动服务行业低碳转型。实施智慧海洋工程,积极拓展海洋智慧旅游、智能养殖、智能船舶、智慧海上风电运维等应用服务领域,促进海洋信息服务业与海洋渔业、海洋制造业等产业有机融合,推动海洋经济产业发展。

八、加快推进社会数字化转型

(二十七)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

加快构建移动开放生态体系,拓展应用场景服务,推进各类应用服务汇聚,打造一批“管用爱用常用”综合集成的跨部门应用场景标杆示范。加快发展“互联网+教育”,加强教育新基建,加强智能教室、智能实验室等智慧型教学空间建设,推进数字校园和智慧校园建设,建设“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推广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智慧课堂、家校互动等场景应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推广普惠数字医疗,创新发展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等医疗服务,持续普及偏远农村地区远程医疗设施设备。推动智慧养老数字化平台应用,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信息服务适老化改造优化,支持适老智能终端产品的研发和应用推广,加强适老化数字服务供给。探索数字化转型赋能托育服务,发展直播互动式育儿服务,鼓励开发婴幼儿养育课程、父母课堂等。推动就业社保大数据应用,完善数字化就业社保平台功能,推广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一卡通”服务模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跨界融合服务。

(二十八)构筑美好数字生活新图景

发展数字文化,集成全息呈现、数字孪生、多语言交互、高逼真、跨时空等新型体验技术,充分利用文化教育设施和公共场所,大力发展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数字文化新体验。推动公共文化资源数字化转型升级,支持文化机构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数字产品,推动传统业态升级,鼓励各种艺术样式运用数字化手段创新表现形态、丰富数字内容。推进购物消费、居家生活、交通出行等各类场景数字化,发展智能化预约、无接触服务、沉浸式体验等服务新模式,打造智慧共享、和睦共治的新型数字生活。推广智能电视、智能音响、智能安防等新型数字家庭产品以及可穿戴设备、消费级无人机、智能服务机器人等产品。推进旅游景区数字化建设,支持各类市场主体拓展云旅游、线上游览景区等新型服务应用,运用VR、AR及相关智能技术,打造沉浸式旅游体验。

(二十九)持续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分级分类推进国家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城市建设“城市大脑”,完善城市智能感知体系,探索建立城市间智慧运行系统,启动一批面向东盟智慧城市应用示范项目和标杆项目。在交通调控管理、环境保护、市容整治、食品安全、治安维稳等方面深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应用探索建设数字孪生城市,构建可视化城市空间数字平台,促进虚拟现实技术在全景智慧城市时空建设上运用和推广,推进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推进智慧社区建设,依托社区数字化平台和线下社区服务机构,建设便民惠民智慧服务圈,提供线上线下融合的社区生活服务、社区治理及公共服务。打造数字化网格服务管理体系,积极探索未来社区建设新模式。

九、着力推进乡村数字化转型

(三十)加快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深入推进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升级行动,助力固边兴边富民。实施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工作,加强边境地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村及偏远地区4G网络建设,加速提高5G在行政村的通达率,推动千兆光纤网络逐步向行政村、自然村延伸覆盖,持续推进城市农村“同网同速”。探索运用多种手段,着力提升农村及偏远地区学校、医院网络接入水平和质量。加快实施智慧广电固边工程,加快建设智慧广电“村村通户户用”等项目,提升“壮美广西·智慧广电”服务支撑能力。加快乡村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升级,推动农村地区水利、公路、电力、冷链物流、农业生产加工等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进智慧水利、智慧交通、智能电网、智慧物流、智慧农业建设。

(三十一)推动政务服务能力向乡村延伸

稳步扩大涉农政务信息资源共享范围,提高涉农事项全程网上办理比例,深化政务服务“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扎实推进“一枚印章管审批(服务)”改革,整合优化农村基层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职能,探索审管分离,推动农村基层服务流程优化再造,实现“一站式服务”“一门式办理”。深化农村综合服务网点覆盖,扩大乡村基层便民服务中心、服务站点部署范围,加强政务服务自助终端建设,推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提升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

(三十二)提高乡村数字化治理效能

加快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依托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扩大网络党课在农村党员教育中的应用,积极稳妥、依法依规推动党务、村务、财务等信息网上公开,拓宽党群沟通渠道,畅通社情民意。建设完善大数据返贫监测平台,加大广西防贫APP应用覆盖范围,强化大数据智能分析,提升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工作的即时性、精准性、有效性。推进“雪亮工程”覆盖面不断向广大农村地区延伸,加强数字技术在乡村群防群治、联防联治中的应用,构建立体化基层综合治理联动体系。加强乡村地区气象监测站网和自治区抢险救灾物资指挥调度平台建设。完善覆盖全面、实时监测、全局掌控的乡村数字化公共卫生安全防控体系。

十、保障措施

(三十三)强化组织协调

充分发挥数字广西建设领导小组统筹作用,强化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的组织联动,协调解决重要问题,加强督查考核和实施评估。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工作重点、保障措施,强化责任落实。要将数字化转型工作纳入各地各部门监督考核内容,强化考核结果运用。

(三十四)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

加大优质数字资源供给,开发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推动数字资源开放共享,拓展数字教育内容渠道。加快推进全民“数字素养”教育,巩固产业工人数字技能,提高农民数字化“新农具”应用水平,发展壮大新兴职业群体人才队伍,增强妇女数字工作竞争力,提升全民数字化适应力、胜任力、创造力。运用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便民参与平台,引导社会公众全面提升数字化认知和参与能力,广泛融入数字化生产生活方式。

(三十五)营造浓厚社会氛围

聚焦阻碍市场主体和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运用数字化手段优化改善营商环境,促进产业环境优化升级。推进多元参与数字化应用场景开发,促进数据、资源、信息、技术、资金、人才等要素流通形成合力。鼓励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大赛、论坛峰会、培训活动,促进政企信息共享、交流互动。加强对数字化转型发展的舆论宣传,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宣传方式加大政策解读力度,提升政策知晓度和到达率,大力推广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