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大容量先进飞轮储能电源技术发展状况(2)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IDC思想库    2018/4/2 8:52:13  我要投稿  

2.3大功率高速电机

由于军用和民用对高速电机的需求,20世纪末以来发达国家竞相开展对高速电机的研究,成为国际电工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以美国发展为迅速[12-13]。例如Syony公司可生产100kW,60000r/min和400kW,20000r/min的磁悬浮高速永磁电动机和发电机。

由于转速高,电机的功率密度大,其几何尺寸远小于输出功率相同的中低速电机。高速电机可以有多种结构形式,如感应电机、永磁电机和磁阻电机等。特别是永磁电机由于其结构简单,磁密度高、无励磁损耗和效率高等优点,适合用于中、小型高速发电机。

电机在高速旋转时转子的离心力很大,当线速度达到200m/s以上时,常规叠片转子难以承受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需要采用特殊的高强度叠片或实心转子。转子采用非导磁钢对永磁体进行了保护,永磁体表面采用碳纤维绑扎都可以解决高速强度问题。高速感应电机的转子损耗大,功率因数低;但其实心转子能够承受400m/s表面速度,并能承受较高的温度。

高速电机单位体积内的损耗较大,虽然目前对各种普通电机的电磁性能和损耗研究比较多,但是对高速电机损耗的研究比较少。

2.4微损耗高速轴承

传统的滚动轴承、流体动压轴承难以满足高速重载而摩擦损耗低的要求,高速飞轮的先进支承方式主要有超导磁悬浮、永磁悬浮、电磁悬浮。

超导磁悬浮轴承(SMB)由永磁体与超导体组成。SMB的能量损耗主要包括磁滞损耗、涡流损耗和风损。由于无机械接触,SMB的总能耗很小,当然低温液氮的获取和维持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

鉴于高温超导磁悬浮轴承具有的无源、无机械磨损、高转速、寿命长等几大突出优点,高温超导磁悬浮轴承吸引了世界各国广泛的关注。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已开展了20年的研究,其他国家如韩国、西班牙、英国等在这方面的投资力度也在逐步加大。

2007年,美国波音公司和阿贡实验室联合开发出5kWh/100kW的轴向轴承飞轮储能系统,测试速度达到22500r/min。2007年,德国的ATZ公司设计出5kWh/250kW的径向轴承飞轮储能系统。飞轮大型化的轴承技术主要突破方向是超导磁悬浮。

电磁悬浮轴承(AMB)采用反馈控制技术,能在径向和轴向对主轴进行定位,使飞轮运转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得到一定的提高,电磁轴承的突出优点是可超高速运行,30000~60000r/min是电磁轴承通常的运行范围。电磁轴承在国内外研究十分充分、技术成熟,正在大力推广工程应用。

永磁轴承通常由一对或多个磁环作径向或轴向排列而成,其中也可以加入软磁材料。随着永磁材料的快速发展,永磁轴承的承载力迅速增加。但是只用永磁轴承是不可能实现稳定悬浮,需要至少在一个方向上引入外力(如电磁力、机械力等)。永磁体要实现高速旋转,需要减小径向尺寸或者以导磁钢环代替永磁环。与永磁轴承配合使用的机械轴承主要有滚动轴承、滑动轴承、陶瓷轴承。

以上各种支承方式各有优缺点,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常将几种支承方式组合使用。美国ActivePower和德国Piller等公司生产的采用飞轮储能不间断电源(UPS)的飞轮支承系统采用的就是磁悬浮轴承和机械轴承组合技术。

2.5电机控制及电能转换器

电力转换器是飞轮储能系统的控制装置,是供电系统和电机的联系媒介,实现电能和机械能的相互转换,并有调频、调压和整流功能。电力变换电路必须实现能量的双向流动,而且在飞轮放电时,可以通过放电控制输出满足负载需求的能量。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和新的功率器件IGBT和IGCT的应用,使得电力变换电路转换效率和器件开关频率更高,导通损耗更小,进一步提升飞轮储能系统的功率密度。

永磁同步电机可以采用矢量控制或者直接转矩控制。

飞轮系统的功率调节器PCS是将电机减速生成的变频变压的反电动势变换成适应于用户使用的电能形式,目前的实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将直流母线电压和给定电压的差值经过电压控制器生成电机的制动转矩指令值,构成电压外环、速度内环的双环控制结构。另一种是在飞轮减速时把逆变器的可控开关管全部关断,仅利用其续流二极管构成不控整流桥,得到幅值持续降低的直流电压,再经过DC-DC升降压控制把直流母线电压稳定在恒定值。

2.6低能耗真空获得与维持技术

高速旋转的飞轮必须处于真空环境中以减少风损。真空的获得与维持一般靠小型真空泵配合高密封。新的技术途径是自持分子泵。真空的获得相对容易,而保持相当困难。

2.7工程应用开发

经过20年的技术积累,20世纪90年代后期,基于飞轮储能的电源系统实用产品逐步成熟。早在1997年,Beaconpower推出2kWh的飞轮电池,飞轮转速30000r/min,采用永磁/电磁混合支承,永磁无刷电机效率高达96%。美国的ViataTechEngineering公司将飞轮引入到风力发电系统,实现全频调峰,飞轮机组的发电功率为300kW。全球范围内,目前至少有10家以上的公司可以提供飞轮电池产品。

三.国内技术现状

3.1飞轮储能系统技术

国内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关注飞轮储能技术,自90年代开始了关键技术基础研究。

中科院电工研究所目前已经设计并实现了基于钢转子和机械轴承的飞轮储能装置并应用于微型电网稳定控制和电能质量改善,清华大学300Wh飞轮储能样机1997年实现充放电;支承在永磁-微型螺旋槽轴承上的500Wh复合材料飞轮转速达到42000r/min(660m/s)。华北电力大学同期也建立了试验装置,钢质飞轮极限转速10000r/min,也采用了低损耗的永磁-流体动压混合支承。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近年来开展飞轮储能电源的航天应用研究。浙江大学、东南大学开展过关于先进飞轮储能技术的“863”探索项目研究,武汉理工大学探讨了飞轮储能在电动车混合动力的应用设计与研究。

3.2复合材料飞轮技术

国内学者在复合材料飞轮理论分析与设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这些研究包括多层套装复合材料飞轮的变形与应力分析、纤维束张紧缠绕的预应力分析、纤维铺设角和层间过盈量平抑应力分析,为提高储能密度的优化设计指明方向。

国内飞轮试验研究数据缺乏,实验飞轮实际达到的储能密度指标低于国际先进水平。清华大学在复合材料飞轮强度试验研究方面开展较多工作,具备700m/s复合材料飞轮的设计和试验能力。

3.3高速电机技术

我国对高速电机的需求已经比较迫切,但研究工作起步较晚,目前能够生产的是10kW以下的小功率高速电机,大功率高速电机的研发尚处于起步阶段,是国内一大技术瓶颈。

沈阳工业大学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及浙江大学合作,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研制采用磁悬浮轴承的75kW,60000r/min高速永磁电动机和发电机试验样机。目前有多个单位正在研发转速为15000~25000r/min,功率为75~250kW的高速电动机。

3.4磁轴承技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设计并完成了多种磁悬浮惯性执行机构用永磁偏置混合磁轴承,磁轴承转速达到42000r/min。清华大学将永磁轴承-微型螺旋槽油膜混合轴承应用到储能飞轮,进行系统效率测试研究。

国内对高温超导磁悬浮轴承研究起步较晚,研究单位也较少且多处于理论研究和概念设计阶段,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目前国内有三台高温超导磁悬浮轴承样机:中科院电工所的混合磁悬浮轴承样机,北京交通大学的混合磁悬浮轴承样机和西南交通大学超导技术研究所的双轴向型高温超导磁悬浮轴承样机。

3.5电机控制及电能转换技术

飞轮储能的电机控制和电能转换技术主要围绕飞轮充电、待机和放电三种工作模式的控制和相互切换,主要包括针对飞轮电机的充放电控制器和针对用户需求的功率调节器两个部分。对于飞轮电机的充放电控制器,国内几家研究飞轮的主要科研院所均有所研究和试制,大多采用较为先进的数字控制器,在充电和待机模式下采用速度外环、电流内环的控制方式,在放电模式下采用电压外环、电流内环的控制方式。清华大学完成了高速飞轮储能配套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双向控制器;基于飞轮储能的动态电压补偿控制系统,飞轮储能量1000Wh、电机功率10kW,转速为20000r/min。

对于飞轮的功率调节器,由于国内飞轮的应用研究还较少,因而相关研究不是很多,目前大多停留在UPS的应用研究上,采用恒压恒频输出控制方式,较为简单,在用于电网稳定控制和电能质量改善方面还需要深入研究。

中国的飞轮储能技术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与国外技术水平差距在10年以上。

四.发展趋势与对策建议

4.1技术发展趋势

4.1.1采用先进复合材料飞轮以提高能量密度

提高飞轮速度的限制条件是材料的强度、轴承的转速以及真空条件。飞轮储能密度的提高依赖于更高性能的材料、结构优化设计和先进的制造工艺。国外先进飞轮储能密度达到100Wh/kg,考虑到先进高强纤维的高技术贸易壁垒,国内努力提高的目标是60~80Wh/kg。

4.1.2采用高速电机以提高功率密度

通常电机转速为数千r/min,转速在数万r/min的高速电机的尺寸、重量优势显著,但突出的问题是高频电磁损耗引起的散热问题,这对于真空条件的大功率高速电机更具挑战性。转速超过10000r/min,功率超过100kW的高速电机是国内的研发方向,转子的冷却需要考虑新的冷却方式。

4.1.3采用磁悬浮以降低损耗

电磁、永磁混合轴承技术趋于成熟,在现有的飞轮储能系统中已经得到大量应用,研究方向是减低主动控制损耗。

超导磁悬浮轴承研究方向是提高承载力、稳定性,如果有更高温度的超导材料,对超导磁悬浮技术将是极大的推动。高承载力、微损耗的高温超导磁悬浮是大容量飞轮储能系统的轴承发展方向。

4.1.4飞轮阵列式运行

为提高功率、能量容量,飞轮储能单元采用模块化设计,多个模块并联成阵列式储能系统,目前国外的飞轮储能电源功率由兆瓦级向十兆瓦级发展,放电时间由数秒向数分钟发展,模块化运行管理是飞轮储能系统大型化的主要方向。

4.2总体发展趋势与对策建议

经过50年的长期积累与国家科技计划的支持,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外现代飞轮储能电源高技术在产业过程中迅速扩张,目前全球有超过3000套基于飞轮储能的大功率动态不间断电源系统(UPS)安全可靠运行了上千万小时,应用于高质量电力、风力发电、车辆制动能再生等领域,自2005年以来,德国的Piller公司、美国的Active电源公司、Pentadyne公司都在大力开拓中国市场。

大容量飞轮调频示范电站正在美国建立,为降低自放电率,美国、日本、德国都在大力研发基于高温超导磁悬浮的大能量飞轮储能电源,以延长飞轮发电时间到小时量级。

世界范围内,飞轮储能应用研究领域首先着眼于车辆、航天,然后在动态UPS中获得了产业化应用,继而在孤网中获得应用,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应用于大电网。

国内的飞轮储能技术理论设计探索较为充分,建立了多套小型实验原理样机,但在工程应用装置研制方面因未在科技部立项支持,经费缺乏而与西方国家技术差距较大。

建议国家在“十二五”储能专项中大力支持,缩短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主要针对风力发电非稳态特性调节为应用背景,攻克大容量先进飞轮储能电源中的飞轮、电机、轴承、电能变换与电机控制器等关键部件技术、真空密封技术以及大容量储能电源系统集成应用等多项关键技术,防止飞轮储能电源高技术产品全被西方国家垄断。

五.结论

飞轮储能电源突出的优点是寿命长、功率大、效率高、无污染。飞轮储能技术适合于电网调频、小型孤岛电网调峰、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电能质量治理、车辆再生制动及高功率脉冲电源等领域;随着飞轮储能单元并联技术及超导磁悬浮技术的逐渐成熟,飞轮储能系统在储能容量、自放电率等技术指标的进一步提高,其应用领域将逐步扩展到大电网储能领域。

国外飞轮技术产品处于快速扩张时期,为防止飞轮储能电源产品全被西方国家垄断,我国应当积极从国家层面支持国内飞轮储能电源技术研究开发,缩短国内外相关技术差距,争取早日推出国产飞轮储能电源高技术产品。

本文来源:

《大容量先进飞轮储能电源技术发展状况》

戴兴建,邓占峰,刘刚,唐西胜,张凤阁,邓自刚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与光电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沈阳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西南交通大学超导技术研究所)

相关阅读:

独立电池储能电站解决方案介绍与发展建议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