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能源互联网成为未来电力主形态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作者:井然  2017/1/10 10:37:23  我要投稿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2015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倡议探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让全球各界对于全球能源互联网构想的关注达到了新高度。同时,也让时任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刘振亚于同年2月发布的《全球能源互联网》——让未来以“智能电网特高压电网+清洁能源”为核心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构思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一年多来,全世界能源行业快速发展,其中新能源保持持续增长势头,风电、光伏表现尤为突出。5月15日,人类能源利用历史上的一件里程碑事件:德国第一次实现全国电力需求几乎全部由可再生能源供应。近年来,我国的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发展迅猛,华北、西北和东北的“三北”等风光资源富集地区尤其显著。截至2016年6月底,全国风电装机达到1.4亿千瓦。2016年国家能源局下达的全国新增光伏电站建设规模近2000万千瓦。

然而,一方面是坚定选择清洁能源利用的未来和全力推进新能源电源建设,另一方面的情况却让新能源投资者们心存近忧。根据中电联《2016年度前三季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数据,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风电发电量增长26.8%,设备利用小时1251小时,同比降低66小时;与上年同期相比,新疆、宁夏和甘肃风电设备利用小时同比分别降低388、358、105小时,“三北”地区部分省份弃风情况仍然较为严重。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翻倍增长,太阳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降幅扩大: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并网太阳能发电量46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3.4%;全国并网太阳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889小时,同比降低107小时,其中宁夏、新疆和青海降幅超过100小时,西北地区部分省份弃光情况较为突出。严重超出消纳能力的新能源争相上网,大规模新能源消纳已成为中国和世界的难题。

智能电网为分布式能源和微电网提供了坚实基础

在电力消费总量相对较大的我国中、东、南部地区,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也提出要加快发展中东部及南方地区分散式风电、分布式光伏发电。近年来,在一些东部沿海省份,分布式光伏发展速度较快,在上海、广东等省份光伏装机容量中已处于绝对主导地位,更有人说2017年分布式电站建设将会“大规模爆发”。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统一管理”的模式下,不仅发挥了众多工业园区厂房屋顶资源丰富的优势,而且工商业平均电价和煤电脱硫标杆上网电价在国内均属较高水平。

与传统及集中式发电相比,分布式发电具有环境污染小、投资少,建设周期短、灵活性高等优点。然而,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加大了其所在区域的负荷预测难度,改变了原有负荷增长模式。大量的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使配电网的改造和管理变得更为复杂。

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韩丰认为,面对大规模接入的分布式电源和多元化负荷,配电网规划建设必须要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推行模块化设计和标准化建设,积极引导分布式电源、多元化负荷与配电网协调、健康发展。

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和预测是能源互联网实现生命体特征的重要技术支撑。能源互联网通过整合运行数据、天气数据、气象数据、电网数据、电力市场数据等,进行大数据分析、负荷预测、发电预测、机器学习,打通并优化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端的运作效率,需求和供应将可以进行随时的动态调整。

在智能电网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能源系统的灵活性和接纳能力,各类能源间的互补、替代、耦合和协调将日益深化,一次能源的多能互补将是我国能源供给方式的重要特征。

特高压电网是提高大规模电源能效的关键

大力发展新能源,需要将大规模集中开发与分布式发展相结合,提高利用效率。我国水能、风能、太阳能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但受当地负荷需求小、网架薄弱、调峰资源有限、跨区输电能力不足等因素制约,难以有效消纳。依托大电网,充分利用不同区域负荷特性差异,实现能源开发综合效益最大化。突破清洁能源富集地区本地消纳能力有限的制约,加快大型新能源基地外送通道的建设,在全国范围内消纳清洁能源发电。

大型新能源基地外送主要通过特高压电网输送通道。作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骨干网架(通道),自2009年我国第一条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投运至今,特高压线路输送容量不断突破,大范围优化配置资源能力大幅提升。据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的数据,截至2016年初,国家电网公司已经建成“三交四直”特高压工程,在建“四交五直”工程,在运在建和获得核准线路长度达2.88万千米。特高压输送技术进步,特高压电网逐步建成,电力长距离传输将没有地区和国界的差别,电力资源在全球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变得更加便利。

电能替代改善能源终端结构

在能源消费上实施电能替代,以电能替代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提高电能在终端消费中的比重,尽快实现电能替代,是从需求端主动改善能源消费结构,进而促进电力系统能效的整体优化。

2016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与有关部门联合印发了推进电能替代的指导意见,指出电能具有清洁、安全、便捷等优势,实施电能替代对于推动能源消费革命、落实国家能源战略、促进能源清洁化发展意义重大。电能替代重点领域包括,生产制造领域的电锅炉、电窑炉、电灌溉,交通运输领域电能替代燃油,北方地区集中管网覆盖范围以外居民采暖等。

“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全面推进上述领域的电能替代,实现能源终端消费环节替代散烧煤、燃油消费约1.3亿吨标煤,带动电煤占煤炭消费比重提高约1.9%,带动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提高约1.5%,促进电能消费比重达到约27%。根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路线图2050》报告,到2050年,我国终端能源消费量为32亿吨标准煤,电力占整个终端能源消费60%以上。

风、光资源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大规模利用风、光等清洁能源是人类能源利用的重大进步。随着工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风电、太阳能发电的利用率、稳定性进一步提高,电价水平将降到市场合理水平。

2016年11月4日,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正式生效,对人类能源利用的新发展开启了新篇章。走清洁发展的道路,已经成为我国、世界和人类社会的共同选择。不论是作为我国首个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区所在地的中新天津生态城,从可再生能源并网、新能源公共交通,到智能家居、分布式发电,智能电网的建设蓝图正一步步实现;还是苏州建设国际能源变革发展典范城市的战略构想初步成型,将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思想在苏州率先落地,打造能源清洁、绿色、高效发展的“苏州样板”;亦或是华锐风电张北坝头风电场“互联网+智慧风能”在提高发电量和运维效率上的管理模式的突破,可以设想,作为优化电力系统能效的重要手段——能源互联网必将是未来电力工业发展的主形态。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