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良性发展需要体制机制创新
新能源消纳问题在全国普遍存在,甘肃不是个例。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主任王仲颖曾直言:“弃风弃光是体制机制问题。”“有买有卖”才能形成市场,要中东部经济发达省份接受新能源,亟需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健全新能源的市场消纳机制。
从这个思路出发,专家们建议:一是引导产业向能源资源丰富的“三北”地区转移,实现新能源就地消纳;二是建设电网高速通道,完善新能源全国范围消纳硬件基础;三是尽早建立以调峰为主的新能源辅助服务机制,通过这个机制,火电因为调频调峰牺牲的发电效益可以得到补偿。
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多次发文,鼓励开展新能源就地消纳试点。同时,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六个配套文件明确提出要建立优先发电制度,保障清洁能源发电、调节性电源发电优先上网。
因此,新能源出现严重的弃风弃光,既有当前经济减速换挡的阵痛性因素,也有深层次体制机制的制约,更多的是需要跳出传统的以火电为主的思维,建立适应新能源的电力系统新模型。
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做好2016年度风电消纳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将甘肃作为解决弃风限电问题的试点省和打开新能源发展新格局的“窗口”。“十三五”是全面深化改革,推动能源生产消费革命,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加快能源转型的重要时期,处于变革时代的新能源行业需要站在新的起点上,把握新机遇,实现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