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踩着法德“过河” 中国新能源发展大突围(2)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飞天众智    2016/5/13 10:10:58  我要投稿  

国家新能源战略这条大河中的垫脚石

这两块“石头”,一者名叫法兰西,二者名曰德意志。

在可再生能源领域、能效、建筑、交通领域,德国和法国的目标较为一致,其执行政策的工具也颇为类似。从两国政策实践看,低碳化竞争的核心领域在于,可再生能源及气候友好型技术的推广、使用。

作为工业强国的德国,于2004年、2009年和2014年分别三次修订《可再生能源法》,逐步降低补贴,减少支持政策,并试图引进竞标等市场竞争机制。德国可再生能源中,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位于前三。然而,资源来源的不稳定性、储能技术难题、可能的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问题,给未来前景提出了诸多争议。在核能方面,德国2022年核能退出的替代方案仍悬而未决,18%的电煤使用何去何从,都制约了能源转型目标的实现。

作为欧洲农业大国的法国,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对于可再生能源是否拖累国家经济,也颇具争议。由于总体预算紧张,对可再生能源的支持亦在减少。可见,由于支持可再生能源的成本过度高昂,德法两国迄今均未能达到预期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长期经济支持政策难以为继。

而法德两国对于传统能源体系的态度,也是值得中国加以分析和借鉴。

特别是德国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已全面淘汰全部核电,改为广泛的天然气能源。与之相比,法国却一直加大核电在其国家能源供应体系中的占比。两国基于不同的背景,作出的截然相反的决策,也值得我们细细考量。

然而绿色能源转型,成本高昂、目标远大、现实艰难。汲取德法两国的前车之鉴,我国有必要建立绿色能源转型的法律框架。这是一个系统化工程,涉及领域广泛,需整合不同政策法律资源,建立一套复杂的、可调节的支持体系。同时,整合就业成本、环境成本于化石能源成本中,改变补贴路径,以电力制度、电价制度改革为核心,寻求社会共识,最小化损害企业竞争力,并重新核算社会成本,最大化引入全球竞争力,以促成市场自我进化机制的启动。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