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罗伯曼表示自己可以想象到一种分层式价格体系的到来。“我们不难假设,那些可以更好地保护住户隐私的智能家居将会被以更高的价格出售,这是一个非常合理的假设。”他说道,“而另一方面,定价较低的住所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津贴,但用户需要放弃一些个人数据,并和公司签署长期协议。”
这和上一年在堪萨斯城(Kansas City)所发生的事情非常相似。为了和Google公司的光纤业务进行抗衡,当时AT&T发布了一个高速光纤互联网接入服务。AT&T的光纤接入服务定价为70美元每月,和Google公司的定价一样,但选择使用AT&T光纤接入服务的用户需要签订一项“互联网偏好设置协议”,以授予AT&T收集浏览信息和搜索记录的权利。不签署这份协议的用户每月需额外支付29美元。
但对于科技产品用户中的低收入人群而言,用个人数据交换收益的行为并不一定能通往自由之道。
高速光纤接入服务已经成为一种高端服务,因此将其作为收取额外费用的契机并不会让这个社会陷入完全失去互联网连接的境地。同理,智能家居最早的一批用户往往也是那些收入达到一定水平的群体。
智能手机一度也被视为高端设备,但现在已经得到了广泛使用,即便是收入较低的群体也普遍使用智能手机,有些低收入用户甚至将智能手机视为互联网连接的唯一接口。高速互联网接入服务和智能家居也会逐渐步向主流,和隐私相关的价格体系将会影响低收入人群面相这些产品的态度。
米歇尔?吉尔曼(Michele Gilman)是巴尔的摩大学(UNIversity of Baltimore)的法学教授,她表示现在有许多低收入人群正在租房度日,因此一旦智能家居走向主流,智能家居的屋主可以收集到许多租户的个人信息,并从中获利。
“在商业层面上,将穷人作为收入来源的途径实在是太多了。”她说道,“即便是智能家居也很难摆脱这个现状。”
以数据换取收益的做法并不新鲜。一家名为“Datacoup”的公司将自己标榜成唯一一家可以协助客户以匿名的方式出售数据以换取金钱的公司。Datacoup认为自己的服务可以帮助客户理解商业体可以通过他们的个人数据获得哪些信息。
尽管这个理念尚未成为主流,但却已经在年轻群体中流行了起来。英特尔安全公司的调查显示,约有63%的千禧世代用户愿意以出售个人数据的方式换取收益。另一项研究在英国调查了1,000名年龄介乎13至17岁的青少年,研究结果显示有43%的受访者认为与通过工作赚取收益的途径相比,通过出售数据换取收益的方式会更受他们偏爱。
格罗伯曼表示自己只能接受出售用电习惯等一般数据以向公共事业公司换取折扣。“在专业知识的帮助下,我可以更好地判断个人数据的真实价值。”他说道,“在价格相宜的情况下,我也愿意出售更多的数据,即便是冒着失去隐私的风险也在所不辞。”
如果我们能够被赋予数据分享的选择权,事态的进展还算走在了正轨上。在许多人眼中,通过分享个人数据换取收益的理念非常诱人,进一步参与到数据市场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控个人数据。但对于那些渴望隐私得到保障的低收入人群而言,数据的交易行为无疑会让他们的隐私保卫战更加难以战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