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消费峰值已过
报告称,经济增速放缓、结构优化升级,增长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等因素,都将深度改变中国能源需求总量及结构。
在较大的资源环境约束和碳减排压力下,一次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煤炭消费比重将有较大幅度下降,2020年、2030年煤炭占比分别为60%、49%。清洁能源快速发展,非化石能源2020年、2030年的占比将达到15%、22%。中国碳排放路径将发生重大变化,碳排放峰值可能提前至2025年,2016-2030年碳排放强度累计下降54%。
能耗强度反映了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程度,预计能耗强度2016-2030年累计下降近50%,2030年能耗强度接近美国当前水平,与低能耗的欧洲国家相比仍存较大差距。
报告还预测,中国煤炭消费峰值可能已经过去,预计到2030年消费量回落至36亿吨左右,占能源需求总量的比重降至50%以下。石油预计2025-2030年间有望接近峰值,2030年石油消费量约6.6亿吨。而且,如果替代燃料快速发展,尤其是电动汽车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石油需求峰值可能提前到来。
不过,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周大地认为,报告的预测还可能偏高。
第一,对下阶段经济增速的预测,不确定性高。周大地称,要想经济增速保持在中高速,难度和以前相比更高。超高速时期,投资过于集中,造成几乎所有行业大幅度产能过剩。在投资、出口、基建、房地产等拉动经济的措施都“使得差不多”的情况下,建设规模能否保持这么高的水平是个未知数。而且,即使经济增速保住了,在产能基数高的情况下,增长内容必须有重大变化。
第二,对能源结构本身的调整带来的效率提高考虑不足。“能源优化性提高带来的经济增长,以质量而非数量为主,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巨大,我们对此预测不足。”周大地指出,过去供应能力、投资能力不足,而现在是供应过剩,“我们现在有点为有些能源找出路的感觉,所以预测会偏高。”
对于天然气,报告认为未来发展潜力巨大,预计到2020年中国天然气需求将增至2900亿立方米,2030年达到4800亿立方米,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升至12%。
报告认为,电力需求增长较前期将有所放缓,但整体高于能源需求总量的增速。2010-2020年、2020-2030年间年均增速分别为4.9%、2.3%,2020年、2030年全社会用量分别达到约6.8万亿千瓦时、8.5万亿千瓦时。
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吴吟认为,2012到2014年间中国电力消费增速分别为5.9%、8.9%和3.7%,远低于“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年均13.1%和11.0%的增速,据此,报告对未来电力需求的预测可能还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