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不买单
尽管中国电力收购河南电力100%权益的建议“看上去很美”,但资本市场却并不怎么买单。
公告发布后当天,中国电力股票跌幅逾9%,收报3.62元,成交3283万股,涉资1.22亿元。相较之下,同为港股电力概念的大唐发电(00991.HK)当日上涨2.381%,华电国际(01071.HK)上涨3.786%,华能国电(00902.HK)上涨1.278%,华润电力(00836.HK)上涨0.149%。中国电力20日收跌1.1%,报收3.58港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多位投资者对本次收购中河南电力资产的优质性存疑。“现在火电已经在走下坡路了,不知道收购的会不会是集团公司的劣质资产。”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资者表示。
投资者的担心并非空穴来风。除去火电本身产能过剩之外,未来火电还将受到水电、核电、风光发电等的抑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环所副主任郭焦锋此前向记者透露,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在我国整体能源结构中将占比达15%,煤炭占比57%。与煤炭一脉相承的火电,其市场也将相应受到挤压。
体现到中国电力上,其水电业务在整体业务中占据相当部分比重,新能源业务亦增速迅猛,火电业务反倒略显乏力。2015年前三季度,中国电力火电总发电量约为3221万兆瓦时,同比下降5.99%,水电总发电量约1481万兆瓦时,同比上升3.4%,风电发电总量约25万兆瓦时,同比上升68%。
能源行业观察人士韩启明指出,一方面,港股投资者对于中国电力的水电运营方面给予了较好的价值认可,现在收购火电资产的举动,反倒会拉低企业估值。另一方面,从毛利率来看,河南电力对于中国电力的业绩增厚能力有限。
“按照4000发电利用小时数来计算,4600兆瓦的装机规模一年对应20多亿收入。而意向书中指明,河南电力2015年除税及扣除非控股股东权益后的净利润为8.24亿元,如此算来,毛利率只维持在正常水平。”韩启明直言。
但曹寅从另一个角度指出,专业化的公司在资本市场是应该有溢价的。“国家电投作为国内唯一一家同时拥有火电、水电、核电及新能源资产的综合能源集团,有必要在公司内部做各个电源资产的整合,形成火电、核电、水电等的专业公司,专业性在资本市场应该体现出一定的溢价能力。”
不过,无论资本市场如何回应,国家电投电源资产整合的面纱,无疑正在缓慢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