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世界真的很奇妙:看似毫不相干的两件事,说不定会在某个时点上交汇,并影响另外某些事件的进展。难道这也是蝴蝶效应?观茶君想不明白。
虽然没想明白,但有些现象却实实在在地发生了。比如,以“三集五大”为代表的企业集团管控与政府的“减政放权”,就是看似没有关联的两件事。
“三集五大”是国家电网公司所采取的加强集团管控的重要战略,通过对人、财、物等核心权利的集约化管理和优势资源的规模化经营,追求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其实,不单单是国家电网,其他央企也在搞集团管控和集约化经营,比如南方电网公司的“一体化”,虽然名称与国家电网不同,但实质上差别不大,都是将人财物等核心资源的管理权收归总部,统一行使。观茶君以为这真是一招好棋,就好比是将游击战改成了集团作战:集中优势兵力,以集团军作战的方式打攻坚战!集团军作战的好处非常明显,别的不说,国家电网雄踞世界500强第7位就是三集五大战略最好的业绩证明。其他央企也多有斩获。
但是,凡事有利必有弊,集约化经营也是如此。一个逐渐显现出来的问题是,地方政府与央企所属基层单位的矛盾加剧,并最终转移到央企身上,这恐怕是设计者们始料未及的。这个问题不好理解,观茶君也是问过很多小伙伴后才明白了其中的奥秘:人财物的管理权上收后,基层单位能够支配的资源非常有限,不能呼应地方政府的诉求——尽管在企业看来,这些诉求不尽合理——导致地方政府的不满情绪增加,形成很难调和的矛盾。就像是基层单位的优势兵力被抽走之后,承担地方作战的能力减弱,地方政府觉得兵是自己花钱养的,关键时刻却用不上,难免产生不满情绪,而且,这种不满会随着矛盾点的增多与日俱增,并由政府扩展到一般群众。很多小伙伴告诉观茶君,现在,连省公司都是只负责执行、不负责决策的“基层单位”了,权力少得可怜,地方上的工作也是越来越难做。甚至有人感慨:我们现在是费力不讨好,辛辛苦苦做了那么多,最后得到的居然是家乡父老的敌视,心里真不是滋味…
这种局面,不单是电网公司,在其他发电集团也同样存在。
或许对于电力央企来说,如果没有新一届政府的减政放权改革、没有新一轮的电力体制改革,地方政府与央企的矛盾也不会这么快就找到突破口。但是,中央的“减政放权”改革开始了,而且幅度之大超出很多人的预期:原属中央的权力有的被取消,有的则下放给了地方政府。是的,地方政府在本轮改革中获得了更多的权限!尤其是在电改方面得到的话语权则更加直接:输配电价的核定、电网收益的核定、电力投资规划、上网电价、发用电计划等事关电力企业效益的重大事项均由地方政府或决定或提出决定性意见,电力市场的建设、交易机构的组建、售电侧的开放程度等电改的关键环节亦均由地方政府具体操盘!
有小伙伴惊呼:完了,刀把子落到地方政府手里了!
而多数地方政府的表现也符合预期:没能被列为试点单位的,多数都在积极争取;被列为试点单位的,则大刀阔斧地开始改革,有的地方的电改日程表甚至细化到了“每一天”…
而基层电力企业则感受到了地方政府的冷漠与强硬。有小伙伴告诉观茶君,有的地方政府申请成为电改试点根本不跟电力企业商量,甚至连招呼都不打,直到报到国家发改委他们才知道——地方政府与电力央企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一方要离婚,连起诉状都交到法院了,另一方却不知情!”小伙伴的话里满是伤感。有的则是在电改的关键问题上态度强硬,比如在输配电价确定、上网电价下降等问题上完全不顾电力企业的感受:怎么核定是我们政府的事,你们企业只是执行…
毋庸多言,小伙伴们的心是拔凉拔凉滴…
在观茶君看来,当前出现的这些问题应该有多种原因;但不容否认的是,类似三集五大等权力上收导致的地方政府需求不能满足的矛盾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今之计,观茶君觉得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解决:
一是作为地方政府,应多理解电力央企集约经营、权力上收的本意,充分相信电力央企的政治觉悟,以一颗平常心客观对待电改、客观对待电力企业在电改中的正当权利。
二是作为电力央企,应充分考虑地方政府的合理诉求,针对简政放权之后政府权责的变化,适当调整、下放人财物等核心权力,给基层单位更大的自主权,以便基层单位及时响应地方政府的合理诉求。
观茶君不得不说的是,无论是政府的简政放权,还是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都还只是刚刚开始:按照计划,输配电价改革现在仅仅是确定了7个试点单位,2016年预计会再增加10个省级电网,而到2017年则将推向全国所有省区!
如果矛盾得不到缓和,受伤害的又会是谁呢?
电改非易事,且行且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