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清洁、高效、大容量的机组,本身竞争力强于普通机组,国家给予超低排放机组的0.5至1分的电价补贴与脱硫、除尘电价等相关补贴相结合,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超低排放改造成本,增强竞争力。今年1月1日起开始下调燃煤发电上网电价,使得不具备改造条件的小火电机组面临更大生存压力,火电行业或加速对落后产能的淘汰。
上述《方案》中要求,对于经整改仍不符合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要求的小火电机组,由地方政府予以淘汰关停,优先淘汰改造后仍不符合能效、环保等标准的30万千瓦以下机组,特别是运行满20年的纯凝机组和运行满25年的抽凝热电机组。并提出力争在“十三五”期间淘汰落后火电机组超过2000万千瓦。
值得注意的是,9号文配套文件中《关于加强和规范燃煤自备电厂监督管理的指导意见》的出台,使得自备电厂也将加入到火电行业改造升级的行列当中。自备电厂长期处于“灰色地带”,普遍存在未批先建、能效或排放不合格等问题。根据统计,截至2014年,我国自备电厂装机容量已经超过1.1亿千瓦,约占全国总发电装机容量的8%。而根据《意见》,自备电厂将纳入国家火电建设规划之中,相关建设与运行标准也将按要求执行。
谨慎投资 寻求消纳路径
业界普遍认为,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新常态”下,用电量需求短时间内难有大幅增长。截至去年11月,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5125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仅0.1%。火电机组设备利用小时数与发电量则一直处于下滑,今年这一趋势或将持续。
作为电力上游产业的煤炭行业,由于严重的产能过剩以及下游需求疲软,去年一年内动力煤价格指数跌幅达29%。对此,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于今年元旦起下调燃煤上网电价,并出台新的煤电联动方案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业内人士称,上网电价的调整将使此前为追求煤电差价而盲目投资建设的电厂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在机组数量逐渐增多后设备利用小时数将继续下降,进一步压缩电厂盈利空间。
即便如此,由于“上大压小”政策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十三五”期间仍将有一批火电机组建设投产。《关于推进大型煤电基地科学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在2020年前,锡林郭勒、鄂尔多斯、呼伦贝尔、晋北、晋中、晋东、陕北、宁东、哈密、准东九个现代化千万千瓦级大型煤电基地将建设完成。业内人士称,随着电网输送能力的提升,未来电源规划重心将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加速淘汰各地落后产能,在中西部地区兴建清洁、高效的大容量机组进行外送,在保证能源供给,支撑“一带一路”战略同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上述人士表示,包括大用户直购、电力外送在内的方式都能一定程度上消纳目前国内过剩的火电产能,但在寻求消纳途径时应严格遵循总量控制,避免造成新的过度建设。